高粱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防治研究
赵兵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高粱是我国主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具有根系发达、耐盐碱、耐高温以及耐旱涝等一系列特点,因此被广泛种植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并且具有可食用、饲用和酿造用等诸多种植效益,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本文针对高粱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防治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进一步保障高粱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高粱作物;种植管理;病虫防治;技术分析
引言:高粱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由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因此在我国内蒙古、河北、辽宁、山西、新疆、黑龙江、江苏、陕西等地区均有种植,是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转型,在高粱种植过程中也需要一并加强生产管理与技术更新,确保能够有效提高高粱产量,并落实绿色农业发展观念。
一、高粱种植的关键技术
(一)选种及预处理
高粱正式播种之前,首先需要经过严格的选种工作,从而有效保证最终产量。具体而言,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土地特征,来综合考虑粮种的产量、熟期、效能以及抗病害能力,以此为后续种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对选定的粮种进行浮选法或者风选法处理,尽可能筛除其中的病粒、小粒,随后使用55℃温水对种子浸泡5min,并在后续晾晒期间配合500:1的强氯精稀释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以此起到有效的催芽作用,并有效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
(二)整地
高粱种植对于土地要求相对较低,然而却对农药极为敏感。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土地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确保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播种作业,以避免影响高粱实际产量。除此之外,地块翻耕过程中应配合绿肥作业,耕地深度至少控制在30cm以上,以便于充分将其中的土块破碎,并有效保证土地平整。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上保障产量,还需要确保底墒部分蓄足水分,将土壤湿度在18%~25%之间。从而实现对土地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后续的出芽率与成活率[1]。
(三)轮作倒茬
高粱在生长期间,其根系部位的渗透压较大,虽然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吸肥能力,同样也极易造成黑穗病的大范围传播。针对这一情况,最好的解决措施在于避免重茬连作现象,通过合理的轮作作物交替,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种植效益。其中前茬作物可以选择大豆、马铃薯等品种,避免在种植期间施洒农药对后续造成影响;后茬作物可以玉米、谷子、大豆、花生等作物,提高土壤肥力保证高粱健康生长。
(四)精细播种
高粱的适宜播种温度为地温12℃左右,因此可以选在每年的4月下旬进行播种,若是地膜高粱可适当提前到4月中旬。播种期间需要尽可能控制土壤水分在20%范围以内,播种深度大约为5cm,若采用机械作业则需要控制播种深度在3~4.5cm之间。完成播种之后需要对地块进行整体压实,以此起到提墒保墒作用,同时播种行距需要控制在55~60cm之间,若土地肥力较为理想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以此确保地表墒足。
(五)田间管理作业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间苗、定苗、中耕、灌溉、施肥等一系列工作,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高粱产量,减少各类病害问题的出现。
其中间苗与定苗需要根据高粱的生长状态来开展作业,最佳时期在高粱生长叶片达到3~4片左右,这一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苗间距,并且若发现双生苗与二茬苗的情况,需要及时提出弱苗。随后在高粱苗长出5~6片叶时,可以展开动苗,并根据生长情况来适当移栽补植,从而保证幼苗生长的匀称性,避免出现争夺养分现象。
完成间苗与定苗后,需要开展第一次中耕作业,采用齿浅中耕调整土壤的疏密度,耕地深度大约在10cm左右,以此提高地块的保墒蓄水能力。随后在定苗10~15天后,正式进行第二次中耕,耕地深度约15cm,破除地块中的板结层,提高土体的疏松性。最后在幼苗拔节期间,可以配合追肥、培土工作进行第三次中耕,以此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
在高粱生成过程中,虽然其具有良好的抗旱性,但合理的灌溉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因此在其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可以根据生长情况与气候条件进行适度灌溉。除此之外,高粱芽苗期间的肥料终了应主要以磷肥为主,按450~525 kg/hm2进行播撒;生长第一片真叶后可按照450~525 kg/hm2标准追加尿素,直至到拔节孕穗期,继续施加钾肥225~300 kg/hm2。
二、高粱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病虫害治理,如播种前做好晾晒工作,采用高巧悬浮种衣剂配合立克秀,配合种子量2.0% 标准进行机械包衣,以此有效减少霉菌与病虫害侵袭。此外及时清除杂草病叶,配合喷洒l500倍稀释浓度的三唑酮湿性混合液,来及时消除孢子病菌等等。从而为高粱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有效避免病虫害侵袭[2]。
(二)物理防治
物理手段能够有效避免对农田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解决农药泼洒成本,因此是近年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在高粱种植期间常见芒蝇、蚜虫、黏虫等害虫袭扰,为此可以借助其趋光性特点来设置不同色光的诱捕灯进行消杀,或是根据害虫生长习性在地块周边设置诱杀点,吸引成虫产卵之后集中进行焚烧处理,进而有效起到预防作用。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借助害虫天敌的方式,来起到消灭与驱散效果,从而减少人为干预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例如,可以通过在农田周围投放瓢虫的方式,来捕食高粱蚜虫,降低作物生长期间受到的侵害。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配合相应的化学防治手段,通过喷洒新高脂膜等方式来减少继发病害问题,最大限度避免作物受到病虫害影响。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高粱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防治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强调在农业生产期间,需要遵循植物生长特性来有效加强农田管理,并引入适宜的技术手段来促进作物健康生长。以此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刘远丽,刘国会. 高粱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实践[J]. 四川农业科技,2024(5):28-30,34.
[2]成马丽,樊艳,黄文林,等. 毕节市酒用高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 农业灾害研究,2024,14(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