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机器人自动焊牌系统技术研究
吕二永 郝俊义 高铭阳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服务公司 内蒙古包头 014010
一、引言
在钢铁生产领域,棒材、高线等产品的标识环节长期依赖人工操作,存在显著痛点:人工打印标牌、取牌、焊接等流程需投入大量人力,某钢厂统计显示人工焊牌岗位人均日成本超 300 元;现场高温(棒材温度可达300℃)、粉尘(浓度常超 50mg/m3 )、噪音( ⩾ 85dB)等恶劣环境,导致职业健康风险突出;人工操作易出现标牌错挂、漏挂,某厂调研显示人工焊牌错误率达 3.2% ,且单捆焊牌时间(两张)平均需 60-90 秒,远低于生产节奏要求。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工业机器人在重复性、高环境要求场景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某钢厂试点的机器人自动焊牌系统,基于 6 轴工业机器人与视觉识别技术,实现焊牌流程自动化,将单捆焊牌时间(两张)控制在45 秒内,错误率降至 0.5% 以下,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化改造方案。
二、系统技术背景与需求分析
(一)工艺要求与技术数据
1. 棒材参数棒材端面规格 Φ18-Φ40mm ,长度 9-12m ,打捆后头部通过撞板对齐;棒材温度范围 -20~300∘C ,需确保机器人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
2. 标牌与焊牌要求采用 105mm×65mm 耐高温标牌,每捆焊接 2 块,焊牌位置需精准定位在棒材头部同一端面;生产节奏要求单张焊牌≤ 30秒,两张 ⩽45 秒,且焊接牢固率 ⩾99.5% 。3. 现场环境挑战车间内存在金属粉尘、电磁干扰,机器人需具备防尘(IP54 防护等级)、防震设计,同时需与生产线MES 系统对接,实现标牌数据实时传输。
(二)系统优势分析
1. 效率提升:机器人连续作业无疲劳,焊牌节奏较人工提升 40% -50% ,配合生产线可缩短轧件周转时间 15% 。
2. 成本优化:单套系统可替代3-4 名人工,按年人均成本12 万元计算,年节约成本36-48 万元,设备投资回收期约2 年。
3. 质量保障:视觉识别定位精度 ±1mm ,焊钉焊接压力恒定(50-80N),杜绝人工操作导致的标牌歪斜、漏焊等问题。
三、系统组成与技术规格
(一)硬件系统架构
1. 工业机器人单元采用负载 20kg 的 6 轴机器人(如 ABB IRB 1600),重复定位精度 ±0.05mm ,工作半径 1.2m ,满足 φ 40mm 棒材端面全范围覆盖。机器人手腕集成双工具快换装置,可自动切换焊钉枪与标牌抓手。
2. 视觉识别系统配置 200 万像素工业相机(帧率 30fps)与环形光源,安装于机器人上方,通过 Halcon 视觉软件处理图像,实现棒材端面边缘检测、焊牌点定位(误差 ⩽0.5mm ),适应 300∘C 高温下的图像采集(相机需加装水冷套)。
3. 焊钉供给与焊接单元双送钉系统(一备一用),单个料仓容量 > 2000 粒,采用振动盘 + 直线导轨送料,卡钉率 ⩽0.05% ;焊钉枪集成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焊接压力,确保焊钉穿透标牌并与棒材牢固结合(拉脱力 ⩾50N )。
4. 标牌打印与整理单元双纸标签打印机(如 Zebra ZT610),支持耐高温标签纸(耐温 ⩾350∘C ),打印分辨率 300dpi ;整理平台采用倾斜式设计(倾角15°),配合光电传感器,杜绝标签弯曲卡顿。
(二)电气与控制系统
1. 控制柜配置采用西门子 S7-1500 PLC 为主控制器,集成机器人控制器、视觉处理单元与I/O 模块;控制柜具备IP54 防护,内部安装空调(温控 25±5∘C ),应对车间高温环境。
2. 通讯协议通过 OPC UA 协议与 MES 系统对接,实时获取标牌数据(包含炉号、规格、重量等);与生产线PLC 采用Profinet 通讯,实现链条输送与焊牌动作的连锁控制。
(三)软件功能模块
1. 自动运行模块接收 MES 数据→机器人定位棒材端面 $$ 视觉识别焊牌点→取牌→取焊钉→焊接 $$ 完成信号反馈,全流程自动化。
2. 人机交互界面(HMI)12 寸触摸屏支持三种
自动模式:全流程无人干预,适合批量生产;
半自动模式:支持临时修改标牌数据,处理报警后继续运行;
检修模式:独立测试各子系统(如送钉、打印),便于维护。
四、工作流程与技术创新
(一)焊牌工艺流程图
1. 棒材到位检测:链条输送棒材至焊牌区域,接近开关触发定位信号, 链条停止。
2. 视觉定位:相机采集棒材端面图像,计算焊牌点坐标( x,y,z,θ) ,发送至机器人。
3. 标牌取放:机器人抓手从整理平台吸取标牌,移动至焊牌点上方,调整姿态至垂直于棒材端面。
4. 焊钉焊接:焊钉枪从送钉系统取钉,以 2000rpm 转速 +50N 压力完成焊接,焊接时间 ⩽1.5 秒/ 钉。
5. 循环作业:单捆 2 块标牌焊接完成后,链条继续输送,机器人返回原点等待下一指令。
(二)关键技术创新
1. 双冗余系统设计- 双送钉系统:当主送钉系统卡钉时,机器人自动切换至备用系统,确保连续作业,系统可用性 ⩾99% 。- 双打印机配置:支持“主用 + 备用”模式,单班仅需更换一次标牌,减少停机时间。
2. 高温环境适应性技术 - 机器人关键部件(电机、编码器)采用耐高温油脂(耐温 ⩾120∘C ),电缆外层包裹防火硅胶管。- 视觉系统加装水冷套(水温 ⩽25% ),确保相机在棒材300℃高温下稳定成像。
3. 智能防错机制- 标牌条码扫描比对:取牌前扫描标牌条码,与MES数据核对,避免错牌(准确率 100% )。- 焊接压力监测:实时记录每颗焊钉的焊接压力曲线,低于阈值时自动补焊。
五、现场应用与效益分析
(一)安装布局与调试
某钢厂三号线现场布局如图 1 所示,机器人系统安装于撞板对齐称重台后,链条输送线侧边。调试阶段需完成:
1. 标定校准:通过棋盘格标定板校准视觉系统,确保定位误差⩽0.5mm ;
2. 焊接工艺优化 :针对 φ18-φ40mm 棒材,测试不同直径下的焊接 压力(50-80N)与转速(1500-2500rpm),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如 φ25 棒材采用 60N 压力 +2000rpm)。
3.(二)运行数据与效益
1. 效率对比指标 人工焊牌 机器人焊牌 单捆焊牌时间 60-90 秒(两张)⩽45 秒(两张)日作业量 300-400 捆 600-800 捆 错误率 3.2%⩽0.5%
2. 经济效益- 人工成本:替代3 名工人,年节约工资36 万元;- 能耗成本:系统功率 15kW,年耗电量约 10 万度(按 8000 小时 / 年),电费约8 万元,较人工无额外高成本;- 维护成本:年维护费用约 5 万元(含易损件更换),设备寿命按8 年计算,年均摊设备成本15 万元;- 总年收益:36-8-5-15=8 万元,投资回收期约 2.5 年。
3. 社会效益 - 操作环境改善:工人远离高温、粉尘区域,职业健康风险降低 60% ;- 安全事故率:人工焊牌年均 2-3 起轻伤事故,机器人系统投用后实现“零事故”;智能化升级:为工厂数字化管理提供数据接口,支持与ERP 系统集成,实现标牌信息全流程追溯。
六、结论与展望
棒材机器人自动焊牌系统通过工业机器人、视觉识别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解决了钢铁生产中人工焊牌的效率与安全瓶颈。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焊牌牢固率 ⩾99.5% ,单捆作业时间缩短 40% ,年节约成本超 30万元,显著提升了生产线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磊 , 李建国 . 工业机器人在钢铁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J].机械工程学报 , 2023, 59(12): 1-10.
[2] 张恒 , 赵强 . 基于机器视觉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J]. 仪器仪表学报 , 2022, 43(5):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