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高效途径
易才蓉
凉山州泸峰中学 615000
引言: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涵盖电路设计、电功率计算、电磁感应等核心内容,是物理学科的重点与难点。传统教学模式以公式推导和习题训练为主,学生易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生活化教学将电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生活”的认知桥梁,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分析家庭电路故障,学生能够直观理解串联与并联的差异;测量家电功率,学生能够深化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生活实例引入:降低认知门槛,激发学习兴趣
1、从生活现象切入概念教学
电学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具有抽象性,教师可生活实例将其具象化。比如在讲解“电阻”时,可引入“道路拥堵”类比:将导线比作道路,电流比作行人,电阻比作道路宽度。当道路狭窄(电阻大)时,行人通行困难(电流小);当道路宽敞(电阻小)时,行人通行顺畅(电流大)。这种类比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在“家庭电路”教学中,教师可展示触电事故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湿手触碰电器易触电?为什么鸟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被电死?”问题驱动,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安全用电原理,理解“人体是导体”“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等核心知识。
2、结合科技产品拓展认知边界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现代科技产品蕴含丰富的电学知识。比如在讲解“电磁感应”时,教师可展示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场景,引导学生分析其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再接收线圈将磁场能转化为电能。教师还可拆解旧手机充电器,让学生观察变压器结构,理解“升压—降压”的能量转换过程。
在“电功率”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实践任务:“测量家中空调的制冷功率。”学生需记录空调运行时的电流、电压,结合公式 P=UI 计算功率,并分析不同温度设定对功率的影响。此类任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与能耗的关系”,培养节能意识。
二、实验设计生活化:强化实践操作,深化知识理解
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传统实验往往高度依赖专业器材,这些器材购置成本高昂,而且操作流程复杂,对于初中生而言存在较大难度,容易让他们因畏难情绪而疏远实验学习。而引导利用日常废旧物品设计低成本实验,则能有效打破这一困境。像水果电池实验,只需准备柠檬、铜片、锌片这些常见物品,就能制作出简易电池,再借助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学生进一步探究不同水果如苹果、橙子等的导电性差异,开启一场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电磁铁实验中,用铁钉、导线、电池就能轻松制作出电磁铁,观察吸引回形针的数量,直观比较磁性强弱,深入分析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对磁性的影响;电路故障排查实验里,旧台灯、开关、导线搭建串联电路,学生可人为制造短路、断路故障,在不断尝试中训练使用试电笔、万用表排查问题的能力。此类实验材料随手可得、操作简便易懂,极大地降低了实验门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例如在“水果电池”实验中,学生发现柠檬输出电压低于苹果,进而主动探究“水果酸度对导电性的影响”,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与思考中得到有效培养。项目式实验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家庭节能方案设计”项目为例,教师布置降低每月电费支出的任务后,学生需先收集家中电视、冰箱、空调等电器日使用时长数据,计算日耗电量;接着对比同类电器能耗数据,找出高耗能电器;然后提出更换节能电器、优化使用习惯等改进措施;最后模拟实施方案,计算预计节省的电费。这一系列步骤,学生深入理解了“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节能意识与成本分析能力也得以增强。比如某学生发现家中空调夏季耗电量占比高达 60% ,将温度设定从 24°C 调整为 26℃后,每月节省电费 50 元,真切体会到“温度设定对能耗的影响”。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巩固知识应用,培养解决能力
(一)设计生活化习题,强化知识迁移
传统电学习题以抽象计算为主,学生易产生“学而无用”的困惑。教师可设计生活化习题,将知识嵌入真实场景。例如:
习题 1 :“小明发现家中电水壶烧水时间变长,经检查发现加热丝部分断裂。若断裂前电阻为 48.4Ω,断裂后电阻变为 60.5Ω ,电源电压为220V,求断裂前后电水壶的功率变化。”
习题 2 :“某小区计划安装太阳能路灯,已知每盏路灯功率为 30W 每晚工作10 小时,若电费为0.6 元/ 度,求每月节省的电费。”
此类习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电阻变化对功率的影响”“电能与电费的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布置实践类作业,提升动手能力实践类作业要求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例如:
作业 1 :“安装一个卧室双控开关电路,实现门口与床头均可控制壁灯。”学生需绘制电路图、选择器材、完成安装,并拍摄视频记录过程。
作业 2 :“调查小区电动车充电桩的收费标准,分析其计费模式(如按时间、按电量),并提出优化建议。”学生需采访物业、记录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此类作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串联与并联的应用”“电能计量原理”,培养工程思维与沟通能力。比如某学生在安装双控开关时发现,若开关接线错误会导致电路短路,进而查阅资料掌握“双控开关的接线规范”,深化对电路设计的理解。
结论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借助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身边,实验设计生活化降低操作门槛激发参与热情,课后作业生活化强化知识应用,跨学科融合拓展认知维度,多途径有效降低认知难度、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实施时教师要注意精选贴近学生生活、不复杂陌生的案例;在实验和作业里给出详细步骤与安全提示,保障操作规范;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及时调整教学。未来,科技发展下,生活化教学可与VR、AR 技术结合,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为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带来全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阳 . 利用生活化的物理课堂给初中学生减负 [D]. 延边大学[2025-06-30].DOI:CNKI:CDMD:2.1011.245599.
[2] 袁梅.浅析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