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改革的探索

作者

吕伟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小学  430010

引言:随着新时代教育变革深入推进,“五育”并举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核心理念,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构建。然而当前小学教育评价体系仍存在重智育轻其他、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式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需求。探究立足“五育”并举背景从评价维度转变、评价方式创新、评价主体多元三个方面探索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改革路径,目的在于促进评价体系科学化、多元化、人本化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一、评价维度转变,素养标准构建

教育评价作为引导教育发展方向重要杠杆,其维度转变与标准构建直接关系到“五育”并举教育目标实现,传统评价体系过分关注知识掌握程度与考试成绩,导致学校教育出现偏科现象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基于“五育”并举理念评价维度应从单一学科知识考核转向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综合考量,构建多维立体评价标准,德育评价注重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关注学生思想品质培养与价值观形成,智育评价超越知识记忆层面,强调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培养。体育评价关注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全面发展,美育评价聚焦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表现等方面提升,劳育评价则重视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培养。这种多维评价标准构建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评价局限,形成全方位素养评价体系,使评价维度与教育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性。

评价标准构建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遵循小学生认知特征与身心发展阶段性要求设计梯度化评价指标。低年级阶段重点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培养等基础性指标,中年级阶段强调学习方法掌握、思维能力发展等进阶性指标,高年级阶段则注重责任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发展等发展性指标。评价标准应体现差异性与包容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多元成功标准,避免一刀切评价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发展路径。

二、评价方式创新,评估体系完善

评价方式创新是推动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改革关键环节,传统纸笔测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状况,需要通过多样化评价方式创新构建科学完善评估体系。应突破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机制,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等方面,通过观察记录、作业分析等方式全面收集学生发展信息,终结性评价则通过阶段测评、成果展示等形式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这种双轨评价机制既重视学习过程也关注学习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状况。应积极引入多元评价工具如学习档案袋、成长记录册等,通过多种评价工具组合使用捕捉学生全面发展信息,学习档案袋收集学生作品、反思日记等材料全面记录学生成长轨迹,成长记录册则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变化。

评估体系完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方面应建立评价标准公开透明制度,让师生家长明确评价内容、方式与标准增强评价公信力,另一方面应建立多元反馈机制,通过描述性评语、等级评定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全面具体反馈。评估体系应注重发展性评价理念,强调学生进步程度与潜能发掘,通过比较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发现优势与特长,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与成长意识。信息技术应用也为评价方式创新提供重要支持,通过建立电子评价平台实现评价数据收集、分析、反馈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评价效率与科学性。这种多元创新评价方式与完善评估体系,突破了传统评价局限,为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提供了有力工具。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机制优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改革重要方向,传统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局限性日益凸显,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发展状况,构建多元评价主体格局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等各方力量,形成协同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教育教学专业视角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系统评估,关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等方面,学生自评则强调自我认识与反思能力培养,通过设计自评量表、反思日记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互评通过小组评价、伙伴互助等方式,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家长评价则从家庭生活角度观察记录学生行为习惯、兴趣特长等,提供校外成长信息,社区评价通过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形式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这种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机制,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把握学生发展状况,避免单一视角评价片面性。

评价机制优化需要建立科学协调运行体系确保多元评价有序开展,应建立明确评价职责分工界定各评价主体责任范围与评价内容,避免评价盲区与重复评价,应建立评价信息交流共享平台,进各评价主体间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形成评价合力,应建立评价结果综合研判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评价研讨会对各方评价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全面客观评价结论。评价机制优化还应注重评价主体专业能力提升,通过开展评价理念培训、评价技术指导等活动提高各评价主体科学评价水平,特别是教师评价专业素养提升,应通过专题研修、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先进评价理念与方法,提高综合素养评价能力。评价机制优化还应建立评价结果应用反馈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育教学重要依据促进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改革,形成评价促进教学、教学促进学习良性循环。

结论:“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改革是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评价维度转变、评价方式创新、评价主体多元三方面协同推进,通过构建多维立体评价标准建立多样化评价方式,形成多元协同评价机制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状况,引导学校教育回归全面育人本质。这种评价改革不仅有助于纠正教育评价偏差更能够通过评价导向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五育”并举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志军 . 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C]//2022 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二).2022.

[2] 潘霞 . 以”五育”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3):29-33.

[3] 祁珊珊 , 孙杰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五育融合方法探索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 2023(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