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真实情境任务驱动下的武当文化进课堂实践研究

作者

万丽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41学校

摘要:本文以十堰市东风41学校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运用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武当文化融入课堂教学。通过项目式学习,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对武当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深入研究武当文化进课堂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为地方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武当文化;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传承地方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武当文化作为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瑰宝,如何借助真实情境与任务驱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并传承武当文化,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武当文化进课堂,不仅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一、武当文化进课堂中真实情境任务驱动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文化传承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依赖于与环境的互动。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主动探索武当文化,加深对其理解 。情境认知理论也表明,知识的建构离不开特定情境,这种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将所学武当文化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实践能力,便于教师精准评估学生学习状况,为教学优化提供依据。

二、真实情境任务驱动下的项目实施策略

(一)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构建项目活动

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拥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如独特的建筑、刚柔并济的武术、神秘的传说等。以学校举办“武当文化节”为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索武当文化。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 武当文化的核心元素有哪些?2. 如何以创新形式展示武当文化?

在教学设计上,以“展示武当文化魅力”为任务,涵盖多个艺术实践活动领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武当文化的历史、艺术和哲学内涵,掌握相关创作与展示技巧,感受武当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通过欣赏武当文化艺术作品、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挖掘武当文化元素,理解其独特魅力,并用恰当语言表达感受,提升文化感知能力。学生运用资料收集、创意构思和实践操作等方法,将武当文化元素融入绘画、手工、表演等作品中,展示武当文化特色,培养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能力,增强文化传承责任感。

学习情境:以筹备学校“武当文化节”为背景,学生需为文化节准备多样化的展示内容。

感知主题—驱动问题:如何在“武当文化节”上生动展现武当文化的独特魅力?

任务一:武当文化资料收集大作战

学生分组收集武当文化资料,涵盖建筑、武术、传说、音乐等方面,并整理成册。

任务二:文化节展示方案设计

活动一:创意初现

小组讨论,依据收集的资料,设计“武当文化节”展示的初步方案。

活动二:方案优化

展示初步方案,共同分析不足,结合反馈优化方案,确定最终展示形式。

活动三:实践创作

小组成员根据优化后的方案分工合作,进行绘画、手工制作、节目排练等创作活动。

活动四:成果打磨

对完成的作品或节目进行最后的完善,提升展示效果。

任务三:文化节精彩展示

在“武当文化节”上展示作品或表演节目,从内容、创意、展示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以任务为导向,培养核心素养

本课程以“如何在‘武当文化节’上全面且有创意地展示武当文化?”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且具挑战性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创设如下:

学校的“武当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校内外人士参与,大家对武当文化满怀期待。但展示活动面临时间紧、形式要新颖、内容需体现文化精髓等挑战。学生需在这些限制下,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展示方案。

这一情境增强学生代入感,促使他们积极收集信息,分析武当文化元素,综合运用美术、语文、音乐等多学科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创新,从多视角思考展示方式,兼顾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此任务锻炼学生信息整合、方案设计、团队协作等能力,培养文化自信和责任感。

(三)以自主探究为引领,还原真实课堂

本课程将真实课堂与自主探究深度融合。在任务一“武当文化资料收集大作战”中,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武当文化领域收集资料,锻炼自主学习和信息筛选能力,激发探索欲望。任务二“文化节展示方案设计”将美学、创意融入实践,学生根据资料设计方案,通过元素组合、形式创新等提升作品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增强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课前,学生分组,组内分工明确,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搜索、实地走访等方式预习,准备制作展示作品所需材料和道具,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避免材料重复准备。课上,学生分享收集的资料和初步设计思路。在制作展示作品前,填写设计思路表,明确作品要展现的武当文化元素和预期效果,确保作品兼具文化价值与艺术水准。

“创意初现”环节让学生将想法转化为实际方案,体验从构思到规划的过程,虽会遇困难,但能收获创作乐趣。“方案优化”环节师生共同探讨方案不足,学习他人优点,提升方案质量。教师以优秀案例为示范,讲解运用色彩搭配突出武当建筑特色、动作设计展现武当武术神韵、情节编排讲述武当传说魅力等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展示武当文化的方法。学生总结方法,分组完善展示方案并完成创作。

首先,确定主题。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小组兴趣,选择武当文化的一个方面作为展示主题,如“武当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其次,规划内容。围绕主题,设计展示内容,如制作武术动作分解图、讲述武术传承故事等。再次,准备材料。根据展示内容,准备相应材料,如绘画工具、表演服装等。

“成果打磨”环节是对作品或节目的最终完善,学生根据前期反馈,调整细节,提升展示效果。在任务三“文化节精彩展示”中,学生介绍作品或节目的创作思路和文化内涵,感受团队合作成果和文化传承的成就感。课下,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展示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制作文化宣传海报等,实现学用结合,为传承武当文化贡献力量。

三、结语与展望

实践表明,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武当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推动了武当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未来,应持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与校外资源合作,让武当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为地方文化传承教育提供更多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