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作者

李沁

重庆市八中两江金溪中学校

【论文摘要】逆向设计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始为终、自上而下地统领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设计。本文概述了逆向设计的理念和主要特点,并以一节阅读课的活动设计为例,探析通过逆向设计路径设计英语阅读课堂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增强阅读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关键词】逆向设计;阅读教学;产出导向;教学评一体化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以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教育部,2020)。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活动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需要有一种教学设计路径能有效对教学目标评价标准以及课堂活动做出有效统整,增强阅读教学活动的目标性,让阅读教学活动更精准地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逆向设计最早是由美国学者Wiggins和McTighe(1999)提出的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模型。逆向设计的起点是确定预期结果(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能通过逆向设计有意识地关注单元的主题内容框架,设计适切、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探究单元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深入并可持久地理解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所构建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理解(赵钰莲,2018)。

二、逆向设计的理念和主要特点

1.逆向设计的理念

逆向设计主要从目标设置的层次、理解的维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三个方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第一步确定预期结果(教学目标)阶段,Wiggins和McTighe(2003, 转引自赵钰莲,2018)认为,教师应从知识迁移、意义构建、知识获得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根据Wiggins和McTighe的逆向设计理念,此阶段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或活动时,需要特别注意理解的六个维度: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移情、自知。这六个维度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存在紧密的对应关系(赵钰莲,2018),为教学目标和评价的设定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借鉴。

2. 逆向设计的主要特点

逆向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⑴以终为始,统整教学目标、评价和活动。⑵目标引领,凸显核心知识的运用迁移。⑶评价为先,促进学评交互融合。这样的逆向设计路径有助于体现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导向性,使教、学、评在持续良性互动中最大限度地达成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确保教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连贯性(王蔷、李亮,2019)。

三、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过程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B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的阅读活动设计为例,阐述笔者如何通过细化逆向设计路径,运用通过设计促进理解的理念,从设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和设计教学活动这三个步骤,逐步设计出以语言产出为导向的阅读课堂活动。

1.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探究的基本问题及构建意义。

本单元主要探讨当代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给予合理的建议。本课所设计的阅读Section B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是一篇议论文,主要介绍了一些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对孩子们业余活动和课外学习的安排以及想法,各项活动要求学生在理解所读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中美家庭共同存在的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文中不同人的观点和看法。因此,该语篇也可以是一篇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来发现和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好载体。

基于对语篇主题内容及意义的分析,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①能运用相关知识提炼不同人对业余活动和课外班的不同态度和观点,并能运用相关语言讲述其原因和依据;②能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对业余活动和课外班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基于对语篇内容、结构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确定本课探究的基本问题是:①Who maybe should learn to relax? And why? ②As teenagers, what advice should you give to “you” in the title?意义建构目标定为:能根据对比学习不同家庭对业余活动和课外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理由,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他人中肯的建议。

此外,除了分析文本所承载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及主题内容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获取这些知识所需要的技能和策略。

2.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链,开展主题意义探究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主题意义的引领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体现学习的认知层次。因此,课堂活动设计应由合乎逻辑的主线串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展开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链,整合性地让学生通过学习文本,促进思维、语言、内容的共同发展(葛炳芳、印佳欢,2020)。

本课的活动设计依据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以评促学”假设的“产出导向法”(文秋芳,2017),利用语言输出活动去驱动文本阅读。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语言产出的质量,落实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深层理解和意义构建,笔者对本课语篇主题意义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⑴思考主题意义和价值,创设活动情景

教师在引入本课的话题后,向学生展示了一份校报小记者招募的海报,其中罗列出面试小记者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清晰总览本课的学习活动及要求。任务如下:

①According to the text, list different kinds of opinions on after-school classes and give reasons;

②Voic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aking part in after-school classes;

③Give some useful advice to “you”.

⑵明晰活动层次和目的,设计支撑性活动

在主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为帮助学生顺利、高质量完成主活动,把每个主活动分解,设计若干支撑性活动,并提供策略支持,为最后语言产出及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做好层层铺垫。

第一个主活动:According to the text, list different kinds of opinions on after-school classes and give reasons. (基于文本的学习理解活动)

子活动1:浏览课文标题: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类型,猜测标题中 “you”的含义(指学生、老师还是父母?)以及挖掘 “you”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从而揭露标题中之所以要学会放松的缘由。

子活动2:仔细阅读文中第一段,找出语篇的主旨大意,利用思维导图提取中国学生周末更忙于课外班背后的原因和主要的推手;引发中西父母在对参加课外班这个事的差异。

子活动3:细读文章第二段,根据子活动2得出的观点,促进学生阅读并反向寻找相关联的支撑证据。本段以美国泰勒一家三个孩子的典型教育事实为切口,启迪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为什么父母要把孩子送进课外班。教师邀请一位学生代表发言,之后再邀请其他学生对发言代表给予评价并给出理由。

子活动4:用Jigsaw Reading的方式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在学生已了解美国典型家庭的教育案例之后,阅读并概括Cathy和Linda两位妈妈对待子女上课外班的不同态度。在学习表达观点的同时,体会不同人物对待同一事情不同的态度。

通过完整的语篇输入和输出,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调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语言知识以及整合语境知识的能力,培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韩宝成,2018)。

第二个主活动:Voic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aking part in after-school classes.(深入文本的应用实践活动)

子活动1:在上一个子活动的基础上,反问学生支持谁的观点,在全班展开自由讨论。

子活动2:自由讨论之后,教师将全班呈现的观点分为正方和反方,学生开始组队微辩论,每组派一名学生为主要发人,其他学生或旁听或记录下激烈辩论中的观点,为自己所支持的观点补给论据,使辩论更加充分。最后,教师邀请学委对本次学生们的发言给予评价并总结。自然引出下一段中专家Alice Green的出场及观点。

第三个主活动:Give some useful advice to “you”.(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迁移创新活动)

子活动1:结合专家Alice Green的建议,再次引导学生猜测标题中“you”的含义,本文到底是给谁提出学会放松的建议。再次阅读,在文中可以找出不同家长对待子女参加课外班的不同视角;然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作为一个青少年对待上课外班的态度和观点。

子活动2:以4人小组为单位,1人扮演小记者采访,2人分饰对参加课外班不同观点的两位家长(或青少年),最后1位学生针对不同观点给出合理的建议。

⑶嵌入目标和评价,监控提升输出质量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评价标准清楚知道在哪里、需要去哪里以及怎样更好地到哪里(曾文婕等,2015),以帮助他们有意识地监控活动过程,提升语言输出的质量。教师在设计活动链时需要逆向设计的目标引导这一特点放在置高位,把评价嵌入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回望目标及达成目标的路径。如在第二个辩论活动中,学生展示自我或同伴互评的标准是:I/He/She can accurately and logically voice their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ake part in after-school classes. 在第三个采访活动中,学生展示的评价标准是:I/He/She can express clearly about the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of taking part in after-school classes and give some useful advice.

四、结语

以始为终的逆向设计理念增强了教学目标、评价和活动之间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评一体,发挥了目标的引领作用和评价的促学作用,加强了语言学习活动设计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为基础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了设计路径。逆向设计即是建立知识间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并融入情感、认知、态度和价值”。这与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是高度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2017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赵钰莲.2018.逆向教学设计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3-17.

[5] 葛炳芳、印佳欧.2020.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6):102-108.

[6] 文秋芳.2017. “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3):348-358.

[7] 韩宝成.2018.整体外语教学的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4):584-595.

[8] 曾文婕、黄莆全、余璐.2015.评估促进学习何以可能-论新兴学本评估的价值论原理[J].教育研究,(12):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