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全链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杨庆彧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7
一、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备受国家关注。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专门对学校体育尤其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陆续出台相关文件,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2016)、《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2020)、《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20)等。这些文件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更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能够承担未来社会责任的合格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我校也非常重视,长期以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反馈模式为“测试—评价—反馈”,反馈内容单一,仅仅是学生测试以后的评价结果,学生也不知道该如何提高。以评价反馈促进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如何结合公共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测试成绩?课外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体测成绩?如何激励学生向更优秀的成绩努力?针对种种问题,成都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不仅仅从课内到课外,同时结合线上、线下以及运动会、学生综合奖学金评定等多角度、全方位构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全链式”模式,以期学生体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将该模式广泛推广。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 2023 年、2024 年成都中医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测试人数分别为18323、19545 人。其中参加校运会阳光体适能比赛项目人数分别为90、76 人。
2. 研究方法
(1)访谈法
通过访谈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人员、竞赛训练办公室主任、以及同时参加体测和阳光体适能比赛的学生 10 人。详细记录有关体测和阳光体适能比赛的内容、测试以及比赛成绩、以及有关学生的心理想法以及参加测试的感受等相关内容。
(2)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体测数据运用Excel 表格进行统计和处理,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3)文献资料法
根据需要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电子期刊网络平台,以“体质健康”、“学生体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健康水平”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国内相关文献资料 235 篇,包括学位论文、论文期刊、研究报告,并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施情况及效果
1. 校园跑 APP 提升学生长跑成
自 2021 年起,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体育课迎来改革后,目前学生长跑成绩已取得一定效果。通过重新修订教学进程以及考核内容,主要提升学生体测成绩的改革内容为增设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具体通过手机 APP (UNIRUN)来对学生课外跑步进行成绩记录,并贯穿学生在校的 6 个学期。成都中医药大学 15 个学院学生通过线下跑步、手机统计的方式完成次数进行计分并记入公共体育课程过程性成绩。学生需按照规定的跑步范围,且里程和速度符合规定,通过声纹识别后才能记录一次有效成绩。
从学生每学期完成任务的数据统计来看,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每学期的长跑任务,校园跑 APP 对学生耐力提升起到了显著作用。近两年来,学生完成任务的比例不断上升,目前完成率达到了 95% 以上。学生的跑步速度和持续时间也有了明显提升,这充分说明了校园跑 APP 在增强学生长跑能力方面的积极效果。
2. 线上资源巩固学生理论知识
线上畅学杏林平台上的体育理论知识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关内容,包括介绍测试内容、测试注意事项、仪器操作、成绩查看流程以及提升各项目成绩的相关运动方法。平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了相关模块,其中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基础运动知识,也有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运动训练方法和健康管理等内容。此外,平台还提供了大量传统运动养生的教学视频和图文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质健康测试的促进作用远不止于“了解”和“掌握”。以线上畅学杏林平台为例,让学生建立自我立体化的学习资源把长跑项目拆解为“测什么、怎么测、如何提、如何防”四个闭环环节,使学生在每一次训练与测试之间都能完成“预习—实践—复盘—再优化”的完整循环。
3. 多系统整合优化体测反馈路径
学校推出的畅行杏林平台连接了多个平台,实现多平台都可以从同一入口进入。其中畅学杏林系统完善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体育课程教学的衔接,教务系统记录学生每一年的体测成绩,方便学生随时查看。从而理论学习不再是纸面知识,而是嵌入体测全过程的“智能外脑”。学生带着问题来、揣着方案练、拿着数据走,最终实现“测前不慌张、测中有节奏、测后能恢复、成绩稳提升”的良性循环。
4. 校运会嵌入“阳光体适能”模块,构建以赛促练、以赛促测的协同机制
为破解学生“畏测”心理,校运会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难度最大的四项测试——50 m 跑、立定跳远、男引体向上 / 女仰卧起坐、男 1000m/AA 女 800m 跑——整体嵌入竞赛体系,形成“阳光体适能”独立板块,实现竞赛内容与体测项目同标、同分、同效。四项均以 100 分为满分,个人总成绩 400 分;评分标准与体测完全一致,确保竞赛成绩可直接映射到学生年度体测档案。15 个学院各报男、女运动员各 3 人,共计 90名选手;所有选手须完成四项,杜绝“偏项”现象。个人奖按男、女组总分各取前 3 名颁发证书与奖品;团体奖以学院为单位累加同学院的 6 名选手总分,纳入校运会团体总分。
通过“竞赛—反馈—辅导”闭环,学院重视体测项目,学生自主组建“体适能朋辈帮扶”,获奖选手赛后两周内下沉到班级,开展运动帮扶,形成“尖子生带动—班级整体提升”的链式效应。同时激活学院间良性竞争,使体质健康工作从“教务要求”转变为“学生内需”。
观众在观看校运会阳光体适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优秀人员的表现,能够建立可实现的心理目标,从而激发锻炼动力。当看到同年级或同专业的同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 “我也能做到” 的想法。他们会以这些优秀同学为榜样,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如坚持锻炼、掌握正确的方法等,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和目标。这种心理目标的建立,让学生们的锻炼更有方向和动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5. 体测成绩纳入学生综合奖学金评定
学校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为基准,将其纳入《成都中医药大学本专科学生综合奖学金评定办法(2023 年修订)》的硬性条件,体育占德智体美劳总分的10% ,体育分则由体测分数( 50% ) + 附加分( 50% ),附加分为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以及破纪录者。从而促使学习成绩优异想要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提高体测成绩。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制度耦合是核心动力。将体测成绩与奖学金、校运会、课程考核硬性挂钩,实现了体育从“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2024 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合格率增至近 96% ,优秀率增至 38% 。
数字化赋能是关键支撑。校园跑 APP 的任务设定让学生养成了定期跑步的习惯,线上畅学杏林平台的学习让他们更加注重运动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校运会则让学生们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赛后仍然坚持锻炼,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心理目标是催化剂。通过对参加阳光体适能项目的运动员进行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身边榜样的可见性降低了学生“畏测”心理,使目标设置更具可达成性,显著提高了锻炼动机与坚持度。很多学生表示,体育课程改革和校运会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体育锻炼的乐趣和益处,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锻炼中来。
2. 建议
升级智慧体测平台。完善硬件,引入智慧 AI,打造“人脸识别 + 无人值守”的学生全天自主式体测体系;升级软件,引入“体医融合”智慧化运动处方模块,根据体测数据自动生成“训练套餐”,实现千人千案。
完善朋辈帮扶方案。目前朋辈帮扶力度不大,主要是通过赛事的影响力靠学生相互间自主联系并进行帮扶。后续可构建帮扶小组,即一名体测成绩优异、运动技能突出的学生带领多名体测薄弱学生组成小组,制定个性化的共同训练计划。定期开展 “运动技能分享会”,让优秀学生分享高效的训练方法、动作技巧以及应对体测的经验心得,帮助薄弱学生突破短板。此外,搭建线上帮扶交流平台,方便学生随时请教问题、分享训练进展,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朋辈帮扶体系,营造互助共进的体育锻炼氛围。
“全链式”设计是破解高校体质健康工作碎片化难题的有效路径。通过“课程+APP+ 赛事 + 评价”四位一体,将体质提升任务分解到课堂、课外、竞赛、奖学金等学生真实生活的每一个触点,实现了“任务可感、过程可视、结果可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 人民日报 ,2022 - 10 -16(01 版 ).
[2] 陈远莉 , 韩玉姬 , 杨庆彧 , 等 . 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基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园跑 APP 实施路径探骊 [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24,26(04):84-88.
[3] 卢兰 , 薛笑天 , 熊城 , 等 .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智慧化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5,44(05):234-240.DOI:10.19927/j.cnki.syyt.2025.05.045.
[4] 王浩 . 深化体教融合:系统推进中小学体育改革的上海探索 [J]. 中小学管理 ,2025,(05):26-29.
[5] 潘丽英 , 吕云龙 , 李蒙利 . 教育强国建设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历史逻辑、内在意 蕴 与 践 行 理 路 [J/OL].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1-10[2025-08-18].https://link.cnki.net/urlid/51.1097.g8.20250412.1144.002.
[6] Prospect Labs to Launch NFT Fantasy Sports App with the start of the NBA Season[J]. M2 Presswire,2022.12-15.
[7] 齐大路 , 王嵘 , 鄢行辉 , 等 . 学校体育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路径研究 [J].体育学研究 ,2022,36(03):60-70.DOI:10.15877/j.cnki.nsic.20220505.002.
[8] 专家组 .“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45(11):1-15.DOI:10.16099/j.sus.2021.11.001.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2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反馈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NO.2022CXMG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