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工匠精神”理念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措施
贾冰
石家庄文化传媒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工匠精神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提供价值引领。中职学校旨在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工匠精神要融入中职思政课全过程。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豪感,认可自身工作价值,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教学措施
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体现了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要求。这种精神不仅是对技艺的精湛追求,也是对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高度重视。在全社会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品格、涵养工匠文化是我国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目标:“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因此中职学校不仅要高度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开展,也要认识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工匠精神要融入中职思政课全过程。思政教师要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路,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概述
中华工匠心系百姓、持中守正、精益求精、传承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承载者、体现者、实现者,他们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并且一度被评选为年度热词。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21年,党中央正式将工匠精神纳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1)坚持执着专注。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时要全神贯注,坚忍顽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2)坚持精益求精。把工作当成艺术品来做,勇于接受挑战,永不满足,追求完美,向更高、更好、更精的方向努力。(3)坚持一丝不苟。对工作高度负责,严谨认真,专注细节,精雕细琢。(4)坚持追求卓越。勤于探索,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追求极致,创造非凡业绩,不断实现超越。
二、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保持对技术的专注和热爱,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具备这种精神的劳动者才能在工作中提出新颖的想法,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从而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思政教育为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提供助力[1]。
(二)有利于满足中职学校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工匠精神强调劳动者独立、自主、坚韧的品格。企业招聘人才的时候更加看重员工是否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这样的人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保障企业得到稳定、健康的发展。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进入社会后面对各种压力、诱惑,坚定信念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有利于保障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工匠精神代表着对高标准、高质量、高精度工作的追求。通过思政课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具备工匠精神,认真对待学习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追求卓越,才能提高个人竞争力、实现自身价值。
三、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要保证工匠精神与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自然文化景观与人文文化景观的和谐统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维、行为进行规范。学校通过打造自然景观,如花墙竹林、凉亭桌凳等,师生徜徉其中,不仅可以休息、交流、享受美好的校园时光,还可以品味其中独具匠心的设计。学校通过营造人文景观,如使用立体醒目的文字展示校训,彰显学校的教育理念;使用宣传栏展示大国工匠的事迹,加深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学校还可以举办一系列工匠精神的讲座、文化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学会用工匠精神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2]。
(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质量。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要强,才能保证传递给学生的内容准确、阐释得当。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努力以“大思政课”理念组织教学,探索开展教学方式创新。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工匠精神,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涵养道德品行,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道德修养等。由此可见培养一支专业强、素质硬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三)增加思政课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内容
第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性格、个人理解能力、专业等给予有效的引导,合理引入工匠精神[3]。第二,教学方法多样,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等纪录片,浏览工匠精神的文字资料,讲一讲身边的匠人故事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参观,通过实践教学开展思政教育,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走访企业,通过观看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感受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企业的重要性,从而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心。
四、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劳动者都认识到工作中秉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作为中职学校的思政课,要促进工匠精神的渗透,让学生用工匠精神规范自身、提高水平,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放.中职思政课工匠精神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D].宁夏大学,2023.
[2]舒意.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有效路径[J].新课程,2022,(44):143-145.
[3]阮绮霞.工匠精神理念下中职思政课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9):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