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华英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实验学校

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关键期,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然而传统统一教学模式难以顾及学生个体差异,未能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为种尊重学生差异性教学策略,期望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逐渐受到教师重视。探究基于小学低段学生认知特点,探索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实施路径,总结实践经验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分析需求,构建框架: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基础定位

小学低段学生因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先应全面系统把握每位学生学习状况,通过观察记录、作业分析等多种方式收集学习信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明确每位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水平等方面表现。基于收集信息依照学习能力、兴趣倾向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三个层次,同时注意避免固化分层保持动态调整机制,让学生根据学习进步情况自由流动。教师应始终秉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理念,树立每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信念关注学生共性需求与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教学目标。

构建分层教学框架要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先应明确教学内容结构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确定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然后根据学科内在逻辑按照螺旋上升原则组织教学内容,使基础知识、核心概念、关键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注重跨学科联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习趣味性与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设计多层次教学活动,包括全班共同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等多种形式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适合学习路径,还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学习心态。

二、优化设计,融合资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实施

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必须立足教材内容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将课程目标细化为不同层次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并持续进步,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教学原则为不同基础学生搭建认知台阶。分层设计既要保证每位学生能够达成基本目标要求,又需为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组织上应采取共性指导 + 个性引导模式,先进行全班共同内容讲解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开展针对性指导。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通过设置微型学习站、创建数学活动角等方式创设丰富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还应重视生活情境创设将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间联系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5 以内数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三个层次学习任务实施分层教学,先通过数果实情境导入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认识 5 以内数量,掌握数数方法建立数量概念。接着设置基础层任务小熊购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进行简单购物活动体验加减含义,提高层任务小兔摘果要求学生通过图片排序解决简单应用问题,如“小兔原有 3 个苹果又摘了 2 个,现在有几个”,拓展层任务数学游戏屋,鼓励学生创编简单数学故事如设计小猴分桃情境,表达5 个桃子分给两个小朋友多种分法。课堂实施中采用大组学习、小组探究方式,学生先在大组内完成共同任务再分小组解决不同层次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对基础层学生提供具体引导如使用实物演示,对提高层学生进行方法点拨如画图解题,对拓展层学生给予思路启发如提出开放性问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反馈调整,持续改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质量提升

反馈调整机制构建需围绕教学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多维度信息收集分析与及时教学策略调整确保分层教学稳步推进,教师应建立课堂观察记录表,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方面记录学生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节奏。作业设计方面应当采用基础 + 拓展模式,基础部分统一要求拓展部分分层设置,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各层次学生学习状况,单元测试应体现梯度难度,兼顾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避免单一评价标准。反馈环节尤为重要,教师应当通过面批作业、个别谈话等形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建议,同时应关注学生层次流动情况,根据学习进步表现适时调整分层防止固化学生发展路径。教师还应注重教学反思,定期分析分层标准合理性、任务设计适切性等问题,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计划。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采用全程分层策略实施质量监控与改进,教学伊始通过超市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重量单位存在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接着组织称一称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天平与秤,体验克与千克概念建立重量感知。根据学生参与情况与理解程度教师进行首次分层,将学生划分为初步认识组、基本理解组、深入掌握组三个层次,随后设计分层探究任务:初步认识组完成物品分类,将教室内物品按用克还是千克称量进行分类,基本理解组完成重量估测,先估测物品重量再实际称量进行比较,深入掌握组完成设计购物清单,要求设计总重量为 5 千克左右购物清单。通过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初步认识组增加直观感知环节通过更多实例强化概念理解,对基本理解组引导总结估测方法提高估测准确性,对深入掌握组鼓励探索重量与数量、体积关系拓展思维广度。通过作业分析教师再次调整教学计划,针对普遍存在问题安排全班复习,对个别困难学生提供午间或课后辅导,对学有余力学生推荐拓展阅读材料。

结论:

通过探索实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已显现显著成效,科学分析学生需求构建系统教学框架,优化课程设计融合教学资源,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这一系列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行路径。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能有效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分层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教学实践向纵深发展。未来应当进一步聚焦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完善等方面,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旭明 .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J]. 启迪与智慧(下), 2025(1):0108-0110.

[2] 肖丽 .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 2025.

[3] 阿旺落桑 .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 2023(6):45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