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特”学生高中阶段心理危机的现状及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

吴瑛杰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实验高级中学 462300

本文系 2024 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三特”学生视角下高中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JCJYC2425110026)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三特"(存在特殊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特殊家庭背景、特殊身体的学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心理危机问题日益凸显。这些学生由于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点,往往在面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等问题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

关键词:“三特”;高中阶段心理危机;现状;有效预防措施

引言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三特"学生作为教育领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三特"学生通常指的是存在特殊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特殊家庭背景、特殊身体的学生。

1 “三特”学生的定义与特征

“三特”学生,即存在特殊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特殊家庭背景、特殊身体的学生,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内逐渐受到关注的子群体。他们的定义源自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需求,这些挑战和需求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学生有所不同。理解“三特”学生的定义和特征,是研究其心理危机现状和预防措施的第一步。

首先是特殊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特殊心理素质主要指那些具有高于常人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或者存在显著的心理障碍,如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人格特质异常等。这些心理素质可能使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时,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也可能影响他们寻求帮助的意愿和能力。特殊行为表现则涵盖了那些在行为上与同龄人有所偏离的学生,包括过度活跃、内向孤僻、反社会行为或过度依赖等。这些行为可能源于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心理困扰,形成恶性循环。

特殊家庭背景,这可能包括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离异或者移民家庭等。这样的家庭环境往往为学生带来额外的压力,如经济负担、情感缺失或文化适应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家庭是个人发展的基石,特殊家庭背景可能导致学生在情感支持、学业指导和社交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加大心理调适的难度。

“三特”学生的特征通常包括较高的心理敏感性、更强的适应性需求、更复杂的情绪调控问题,以及更易受到社交压力的影响。他们常常在寻求自我认同、建立人际关系和应对学业挑战上遇到困难,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他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可能更为剧烈,对挫折的承受力相对较弱,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心理危机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2高中阶段心理危机的类型与影响

高中阶段的心理危机类型多种多样,对于“三特”学生来说,这些危机可能更加复杂和严重。首先,学业压力是最常见的一种危机类型,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特殊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素质可能使他们在应对学术挑战时面临更大困难,从而产生考试焦虑、学习倦怠甚至自我怀疑。例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因为担心未来出路而过度焦虑,而心理素质特殊的学生可能由于学习障碍导致成绩不理想,引发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人际关系危机也是“三特”学生经常遭遇的问题。他们可能由于特殊行为表现或心理素质,导致在社交过程中遭受排斥,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例如,过度活跃或内向孤僻的学生在建立友谊和团队合作上可能面临挑战,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产生抑郁情绪。

身份认同危机也是高中阶段“三特”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可能在尝试建立个人身份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受到家庭、社会和自我期望的冲突,进而产生困惑和不安。比如,移民家庭的子女可能在保持原文化传统与融入新环境之间挣扎,这可能导致身份认同的混乱和自我价值的动摇。

心理危机的影响是深远且多元的。对于“三特”学生而言,心理危机可能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下滑,影响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机会。同时,持续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可能引发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甚至自杀倾向。此外,心理危机还可能破坏他们的社交功能,影响他们与家人、朋友和教师的关系,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心理压力。

3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危机对“三特”学生的影响因素是多元且复杂的,包括个体内部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学生,加深或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个体内部因素在心理危机的形成中占据核心地位。特殊的心理素质如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或人格特质异常,使得“三特”学生在应对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压力时更为困难。他们可能在学业上遇到挫折,无法达到自我或他人期待,导致自尊心受损,产生自卑感。此外,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可能较弱,面对负面情绪时难以有效应对,这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

家庭环境是影响“三特”学生心理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特殊家庭背景如贫困、单亲家庭或移民家庭,可能导致学生承受额外的压力。经济压力可能使他们对未来感到担忧,而家庭关系的不稳定可能带来情感支持的缺失。家长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缺乏理解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学生感到孤独无援,增加心理危机的风险。

学校环境在心理危机形成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育政策和实践可能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对特殊学生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不足,以及校园内的同伴压力。这样的环境可能导致“三特”学生在学术、社交方面遇到更多障碍,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灵负担。此外,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也使得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4有效预防措施的提出与建议

在理解和分析“三特”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后,本章将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支持的系统,帮助“三特”学生增强心理韧性,降低心理危机的风险。这些措施将涵盖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并充分借鉴生态系统理论、心理资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危机干预理论以及文化敏感性理论。

家庭作为学生的首要支持系统,家长的角色不可忽视。家长应提升自身心理素养,理解并接纳孩子的特殊性,通过开放的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家长应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家庭内部应对经济困难、家庭关系等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减少这些因素给孩子带来的额外压力。社区和学校应为家长提供心理教育和咨询资源,支持他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学校层面,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关键。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常规课程体系,针对“三特”学生的特殊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技巧、问题解决策略等,以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同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机制,确保在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能及时得到专业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接受心理健康培训,增强对“三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营造一个积极、包容的校园环境。

社会层面,应整合各种资源,为“三特”学生提供持续和综合的支持。非政府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心理咨询机构等可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技能,应对特殊家庭背景带来的困难。

结语

在面对“三特”学生高中阶段的心理危机时,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支持性的成长环境。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克服当前的困难,更能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青.“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2] 赵珺蓉.家校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基于三个案例分析[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4年第3期169-172,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