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优化
周俊利
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 邮编:138000
摘要:本文立足新课标背景,聚焦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当前教学困境,提出优化策略。群文阅读面临教学重点把握不准、学生参与度低等瓶颈。通过文本融合拓展横向联结,构建主题相关文本链接;深化思考培养纵向贯通能力,引导学生多层次思辨。两种策略相辅相成形成完整教学体系,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思辨水平,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思维能力,因此群文阅读受到广泛关注。此教学模式打破文本局限,通过多篇文章共同研读,引导学生建立文本间联系形成更广阔视野。然而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困境影响教学成效。通过分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索横向联结与纵向贯通两大优化策略,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可行路径。
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瓶颈与挑战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问题。教师对群文选择缺乏科学标准,常常简单堆砌主题相近文章,未能构建有机联系文本群。部分教师习惯随意挑选几篇风格相似作品组合,忽视文本间深层关联,导致阅读缺乏内在逻辑。课堂教学流于表面,未能深入挖掘文本间对话关系。许多课堂仍停留于逐篇讲解阶段,将群文变成单篇文章简单叠加,未能引导学生建立跨文本思维。学生各自解读单篇作品未能形成整体联系思考。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对群文阅读能力考核标准模糊。传统试卷评价方式难以全面检测学生群文阅读水平,致使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学生参与度普遍不高,主动探索能力缺乏。面对多篇文章学生常感困惑,无法自主构建阅读框架,文本间比较分析能力薄弱。师生互动多局限于教师单向引导学生思维深度受限。阅读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群文素材获取渠道受限。农村学校尤为突出,教师备课负担加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时间安排紧张课程进度压力大,教师难以投入充分精力设计高质量群文教学活动。应试需求与群文阅读培养目标间矛盾突出,导致部分学校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群文阅读育人价值。这些瓶颈与挑战需要通过系统性教学策略加以突破。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横向联结策略
横向联结策略目的在于打破文本隔阈构建多维文本网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文章间内在联系。此策略核心在于创设文本对话空间发掘作品间相通元素,使学生能够跨越单篇文本局限形成宏观阅读视野。横向联结主要通过主题聚焦、问题导向、比较阅读、互文情境及媒介融合等方式实现。主题聚焦法围绕核心议题整合相关文本;问题导向法设计启发性问题贯穿各篇章;比较阅读法强化作品表达技巧、情感基调差异;互文情境法通过角色扮演、辩论赛激活文本活力;媒介融合法整合传统文本与现代资源。教师角色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为学生搭建开放探索平台促进其形成跨文本思维能力。
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师说》群文教学为例,采用学习与成长主题联结两篇经典文章。先引导学生比较荀子与韩愈对“学”概念理解差异,荀子强调学习恒久性与坚持不懈精神,韩愈则突出师生关系重要性与求学态度。通过设计“古代学者眼中何为理想学习状态”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两篇文章中寻找答案。组织“荀韩对话”情境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两位先贤,就“为何而学”“如何求学”展开辩论激发思维碰撞。比较两篇文章修辞手法差异,《劝学》多用比喻论证,《师说》则善用事例说理,探讨不同表达方式效果。结合现代教育视频资料,让学生思考古今学习观念异同进而形成自己求学理念。此教学设计打破时空界限建立两篇经典文章间对话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关于学习本质更全面认识,体现横向联结策略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纵向贯通方法
纵向贯通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表层文本走向内在思想深处,实现由浅入深阅读提升。此方法强调层级阅读,通过字词句分析、篇章结构把握、思想内涵挖掘最终达到跨文本综合思考层面。问题递进法设计从浅入深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提升思维深度;主题拓展法围绕核心主题向外部世界延展,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批判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质疑文本形成个人立场;跨学科整合法将语文学习与历史、哲术等知识结合,形成立体认知网络。纵向贯通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思维过程引导而非结论灌输,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与时间,尊重个性化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以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赤壁赋》群文教学为例,采用“古今作家笔下景物与情感”主题展开纵向贯通教学。先引导学生分层解读三篇文章,从语言风格入手分析郁达夫质朴直白、朱自清优美含蓄、苏轼豪放飘逸等不同文风特点;进而探究结构安排差异,《故都的秋》时空交错《荷塘月色》静中有动《赤壁赋》虚实结合;再深入挖掘三位作家借景抒情方式,郁达夫以秋景寄托情感,朱自清以月下荷塘表达心绪,苏轼通过赤壁胜景阐释哲理。设计问题链如“作者如何描绘景物”“景物描写体现何种情感”“情感表达反映何种人生态度”“此态度对现代人有何启示”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组织学生探讨三篇作品中时空观念差异,进而联系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理解,最终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生活中如何看待自然与人生关系。此教学设计通过层层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从表层文字欣赏到思想内涵把握再到人生哲理思考,体现纵向贯通方法教学效果。
结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审视现状把握困境,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横向联结策略着力打破文本间壁垒,构建多维联系网络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纵向贯通方法注重深层次思维培养,引导学生实现由表及里理解提升,两种策略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探索环境。未来方向应进一步关注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融合,探索更具创新性教学模式,推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谷文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作文,2023,(Z4):101-102.
[2]张素萍.新课标下如何有效推进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安徽教育科研,2023,(20):19-21.
[3]代玲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2023,(0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