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域高中路在何方
李映辉 田芳 田洁
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东营市教育局
关键词:县域高中;塌陷;问卷调查;阻断路径;教育公平
一、引言
县域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环节,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使命。为深入探究县域高中塌陷的成因并寻求有效的阻断路径,对学生、教师和管理层分别进行了问卷,并依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成因与出路。
二、县域高中为何会塌陷
(一)优质师资流失- 县域高中的“人才之殇”
1、地理位置与基础设施劣势:县域往往地处偏远,交通网络不够发达,生活配套设施如大型商场、优质医疗机构、文化娱乐场所等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降低了县域对教师的吸引力。
2、待遇差距:与城市高中相比,县域高中教师福利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除了基本工资外,奖金、补贴等额外收入较少,难以体现教师的工作价值和付出。
3、职业发展机会受限:县域高中的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面临诸多限制。参加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寥寥无几,培训进修的机会也相对较少,难以接触到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学校的晋升空间有限,优秀教师难以获得应有的职位晋升和职业发展,工作积极性受挫。
4、师资结构失衡与教学水平下降: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得县域高中师资队伍结构失衡,新入职的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教学经验不足,难以迅速适应高中教学的复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教学方法不当、课堂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生源质量下降- 县域高中的“发展之困”
1、城市化进程的虹吸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农村家庭和学生。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纷纷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就读,县域高中的优质生源大量外流。
2、县域高中生源数量与质量双降:出生人口减少、优质生源外流使得县域高中的生源数量不断减少;剩余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使得县域高中在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形成恶性循环。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县域高中的“资源之憾”
1、财政投入差异: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城市高中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而县域高中获得的财政支持相对较少,导致学校在硬件更新方面进展缓慢。
2、政策实施偏差: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对县域高中的支持力度不够。例如,一些教育项目和资源分配政策更倾向于城市学校,忽视了县域高中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3、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部分县域高中在获得有限的教育资源后,由于管理不善、缺乏规划等原因,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教育理念与方法滞后- 县域高中的“理念之滞”
1、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部分县域高中仍固守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课堂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3、教学评价不合理:在教学评价方面,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三、县域高中路在何方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筑牢县域高中的“人才基石”
1、提高教师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师的工作表现,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薪酬增长机制。确保教师的工资水平能够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根据教师发展阶段,制定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学科带头人研修培训等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满足教师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引导教师探索适合县域高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3、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制定优待政策,如提供安家费、优先解决配偶工作等,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骨干教师到县域高中任教;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职业晋升空间,激发工作创造力。
(二)优化生源保障机制- 守护县域高中的“生命之源”
1、加强政策引导,规范招生秩序:政府应建立健全招生监督机制,严厉打击违规招生和“掐尖”招生现象。
2、提升学校吸引力,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文化景观等方式,打造特色品牌;利用自媒体、校园开放日等多种渠道,加强学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建立生源基地,提前锁定优质生源:与县域内的初中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宣传和引导。建立生源信息库,对优秀学生进行跟踪和培养。定期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升学指导。在初中开展高中先修课程和实践活动,如学科拓展课程、实验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提前接触高中知识,激发他们对高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铺就县域高中的“发展之路”
1、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县域高中的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学校的教学仪器、多媒体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建立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县域内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城市优质高中可以通过对口支援、教师交流、联合办学等方式,帮助县域高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教育督导,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和考核。将督导结果与学校的绩效考核、资金分配等挂钩。
(四)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 点燃县域高中的“创新之火”
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县域高中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适合县域高中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虚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课程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如地方文化课程、科技创新课程、AI 应用课程等,丰富校园学习文化,形成浓厚学习氛围。
四、结论
县域高中塌陷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合作。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生源保障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等一系列阻断路径的实施,我们有望逐步提升县域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重塑县域高中的辉煌,促进县域高中教育的振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 学生问卷、教师问卷、管理层问卷(2025-7-15)] ;
[2] 吴秋翔 . 从“县中塌陷”到县中振兴 : 高考专项计划如何改变县中困局[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2(2): 8-14.
[3] 石 中 英 . 教 育 活 力 的 源 泉 与 机 制 [EB/OL].(2018 - 01-03)[2021 -06-02] .
[4] 刘远杰 . 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县域空间逻辑建构 [J]. 教育发展研究,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