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的策略

作者

刘可欣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 100039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出阅读写作深度融合理念。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常常割裂,难以实现知识技能迁移。立足新课标视域探索构建阅读写作有机融合教学体系,通过课堂环境优化、教学资源整合及实践方法创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一、解读标准,打造阅读与写作融合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倡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以写作巩固阅读成果。基于此理念教师需深入解读课标要求,重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情境化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体验语言魅力。通过主题墙饰、阅读角、作品展示区等物理空间设计,营造浸润式学习氛围。构建多元互动交流机制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设计小组讨论、同伴互评、师生对话等多种互动形式促进思维碰撞与语言表达。建立文本解读评价体系,从语言特色、结构布局、表达技巧等维度引导学生深度解析范文,形成内化理解。

开发综合性学习任务,如读书笔记制作、读后感撰写、续写改写等活动,实现阅读向写作转化。整合学科资源,将语文与生活经验、其他学科知识联结拓展学生认知视野。通过建立课内外阅读写作联动机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记录生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形成批判性思考习惯为写作奠定思维基础。教师还应注重语感培养,通过诵读品味、反复咀嚼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提升语言表达准确性与生动性。

二、梳理资源,构建阅读与写作协同的教学体系

科学筛选课内外经典文本,建立梯度化阅读文库,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与年龄段发展需求选取内容健康、思想深刻、语言精美文章,形成循序渐进阅读体系。编制阅读写作衔接性教学案例集,将相似主题文章组合成专题单元,设计从阅读理解到仿写创作一体化教学流程。开发多元化阅读写作辅助工具,如阅读指导卡、素材库、评价表等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音视频直观呈现语言文字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结合学校特色与地方文化开发特色阅读写作课程模块。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文本写作指导价值,设计针对性练习。创设综合实践活动平台,如读书节、写作比赛、文学社团等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机会。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从多维度梳理教学资源实现阅读写作深度融合。结合课文主题关爱他人筛选配套阅读材料构建主题阅读群。制作情境体验卡片,让学生在寒冷冬日感受主人公处境增强情感共鸣。设计层级递进提问单,引导学生捕捉文章关键情节转换、人物心理变化、环境烘托作用等写作技巧。制作情感词汇积累表,收集文中表现悲伤凄凉心情词句,为后续写作积累表达素材。组织小组讨论活动,交流文中最打动人心段落,分析其语言表达特点。安排角色扮演环节体验主人公情感世界。创设续写任务假如小女孩得到救助后,引导学生运用环境烘托手法与细腻情感表达进行创作。开展身边需要关爱人群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观察记录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生活状况积累生活素材。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方法,提升阅读与写作转化的实践能力

实施读写互动教学模式,设计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相互配合任务序列,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写作要素,在写作实践中运用阅读所得。采用问题驱动学习策略围绕文本核心问题展开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化批判性思维。运用模仿迁移训练法,通过范文赏析、局部仿写、整体模仿等递进式活动帮助学生从模仿到创新。推行小组协作学习机制,设计小组共读、集体讨论、协同写作等活动促进思维碰撞与互相启发。建立反思修改习惯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对写作过程进行深度反思,养成修改完善习惯。推广多元评价反馈方式,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形式为学生提供全面指导。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尝试,将语文阅读写作与其他学科内容相融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为例,通过多种创新方法实现阅读写作深度融合转化。运用意象解析法引导学生梳理文中桂花雨意象,讨论如何通过感官描写营造氛围。设计意境构建训练,让学生从嗅觉、视觉、听觉多维感官体验桂花意境,撰写短小感受片段。组织环境描写研习坊,学生分组研读文中环境描写段落,分析其结构特点、语言风格、情感表达效果,总结环境描写写作技巧。开展场景重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环境描写技巧,选择校园或家乡某处景色进行细致观察,运用多感官体验方式,借鉴课文景物与人物情感交融表达方式,创作一篇环境描写习作。实施创意续写任务,设计桂花雨后故事情境,鼓励学生延续原文风格,保持人物性格特点展开合理想象。开展四季花语主题拓展阅读,收集梅花、荷花、菊花等描写经典段落,对比分析不同季节花卉描写特点。

结论: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强调阅读写作深度融合,通过解读标准要求打造融合课堂环境;梳理教学资源构建协同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方法提升转化能力等多维策略实现培养目标。这种融合理念改变了以往的割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协同发展。阅读写作有效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语文学科成绩,更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持续探索创新,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调整优化教学策略,不断完善阅读写作融合教学体系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臻 .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4,(04):79-80+119.

[2] 董艳 . 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3,(14):76-78.

[3] 蔡慧 .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3,(21):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