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整体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郭桂林 亢晶
岢岚县第三中学 036300
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重构与转型挑战,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整体化教学体系。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仍存在片段化问题,缺乏系统性思考难以适应新课标要求。希望能够探索新课标引领下初中数学教学整体优化路径,构建科学策略体系,提升教学实效性,助力学生形成完整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一、解析新课标要求,明确教学改革方向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关键要素,这些要素构成数学学习本质内涵。通过深入分析课标文本可知,新课标将数学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注重数学文化价值引导。对比旧课标,新课标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完整性、知识体系连贯性强调学科内外融合,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章节壁垒,构建整体化课程设计。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方向主要体现为四个转变: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碎片学习转向整体建构,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从单一评价转向多元发展。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模式局限,重构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形成系统化教学策略。
分析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可知,仍存在教学目标碎片化、教学内容割裂化、教学过程机械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难以实现新课标培养目标。所以,构建整体优化策略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关键任务,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学习需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数学思考价值,重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科本质,挖掘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维魅力。课标突出强调数学学习需立足现实情境,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课标还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科内外联系,促进知识融通形成完整认知结构。这些要求表明,初中数学教学需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向综合能力培养,从分散知识点讲解转向整体知识网络构建。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流程,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二、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优化策略体系
构建整体优化策略体系需明确优化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基于此目标,可从课程规划、内容组织、方法选择、资源利用以及评价反馈五个维度构建优化策略体系。课程规划层面应打破学段壁垒,实现纵向贯通,教师需全面把握初中三年数学课程内在联系,梳理知识脉络,构建主题单元形成螺旋上升知识结构,内容组织层面应强化内在联系,实现横向融通,打破章节界限挖掘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方法选择层面应聚焦思维培养促进能力发展,转变教学方式,从单一讲授转向多元互动,资源利用层面应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创设丰富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实物材料、信息技术、社会资源等,拓展学习空间。评价反馈层面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打破单一考试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7.1 相交线为例,教师应当采用整体优化策略进行教学设计。进行知识脉络梳理,明确该内容与小学阶段直线、射线、线段学习内容衔接与后续平行线、三角形等内容贯通,确立知识网络,创设情境引入可设计校园建筑中线条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建筑中各种相交线条,激发学习兴趣,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折纸、绘图等方式,探索两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关系,发现对顶角相等性质。引导学生建立几何直观与代数表达结合思维,通过角度计算推导相邻角互补性质,拓展应用情境,结合生活中十字路口、剪刀、人字形屋顶等实例,强化相交线应用意识。通过微型数学建模项目,如设计人行横道线任务,综合应用相交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实现知识应用与思维发展双重目标。
三、实施整体策略,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教师要进行教学内容重组,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图,通过分析教材,确定关键概念、核心问题围绕这些要素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整合性学习情境,将碎片化知识融入真实问题中,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采用问题探究—知识建构—应用拓展三阶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历完整学习过程,促进思维品质培养。注重学科内外融合,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拓展学习视野,优化课堂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小组探究、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创造交流分享机会。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打破单一考试评价模式,通过学习档案袋、实践活动报告、数学日记等多种形式,全面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9.1 用坐标描述平面内点的位置为例实施整体策略,课前,教师应当设计数学与地图导航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定位问题,建立先备知识联系。课中通过寻宝游戏情境导入,学生需通过坐标找到宝藏位置,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坐标探秘活动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标记点,归纳坐标表示方法,发现横纵坐标规律。引入跨学科内容结合地理学科知识,探讨地理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异同拓展应用视野,再通过设计校园平面图项目,让学生绘制校园坐标图,标注主要建筑位置形成坐标应用能力。创设密码破译问题,学生通过连接特定坐标点,绘制图形解开密码强化坐标思想理解,课后布置坐标与艺术拓展任务引导学生探索坐标在艺术创作中应用,如坐标画设计促进学科融合思维发展,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元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小组互评、反思日记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目标。
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整体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资源整合以及方法创新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构建整体优化策略体系,提出实施路径,通过实践检验其有效性。整体优化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情背景下策略实施差异化问题,深化整体优化理论探究,为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更加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黄正军 . 新课标下整体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J].新课程导学 ,2015,(29):79.
[2] 杨娇 . 新课标下整体优化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 实施情感教育评价 促进素质整体优化──初中数学情感目标教育及评价初探 [J]. 课程 . 教材 . 教法 ,1995,(05):46-50.
注 :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十四五”规划课题 2022 年度“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学科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数学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 :GH—220293—289)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