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构建高效交通安全预警体系:高速公路安全监管应如何实施

作者

薛星伟

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神府分公司 陕西省神木市 719300

摘要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动脉,其安全监管至关重要。构建高效交通安全预警体系,能有效提升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保障公众出行安全。本文深入剖析当前高速公路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如恶劣天气影响、紧急停靠带隐患等;提出构建高效预警体系的策略,涵盖数据采集、分析及预警发布等环节;并阐述实施路径,包括技术创新与部门协作等。研究成果对提升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体系;安全监管;技术创新

引言

高速公路作为交通主动脉,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稳定。近年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造成巨大损失。构建高效交通安全预警体系成为高速公路安全监管的关键任务。本研究聚焦高速公路安全监管,剖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实施策略,旨在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一、高速安全监管现存问题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法规尚不完善,部分条款明显滞后于交通发展实际情况。在当今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兴的智能交通领域蓬勃兴起的背景下,相关法规却存在诸多漏洞。对于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标准,没有清晰明确的界定,究竟达到何种技术成熟度、具备哪些安全保障措施的自动驾驶车辆才被允许合法上路行驶,缺乏具体且详细的细则。在事故责任认定方面更是模糊不清,当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难以准确判断是车辆制造商、软件开发者、车主还是其他相关方应承担主要责任。面对恶劣天气、突发事件时,相关应急管理法规同样不够细化。

技术手段落后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目前,多数高速公路监控设备覆盖存在明显盲区,很多偏远路段、弯道、桥梁等特殊地段无法被监控设备覆盖,难以实现全路段实时监控。一些路段所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分辨率较低,在夜间光线不足或者遭遇暴雨、沙尘等恶劣天气时,成像效果非常差,画面模糊不清,根本无法及时捕捉异常情况,像是车辆的违规变道、碰撞事故的初期迹象等都难以察觉。并且交通流量监测、事故预警等技术系统智能化程度低,仍然高度依赖人工分析判断。人工分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信息处理与传递效率慢。

部门协同不足严重制约着高速公路安全监管成效。交通、公安、气象等多个与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密切相关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缺乏一套高效协同机制。以气象部门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为例,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难以及时精准地将预警信息传达给交通和公安部门。这就致使交通管制、应急救援等措施不能及时启动,车辆在恶劣天气下仍处于危险行驶状态。各部门在职责界定上存在交叉与空白区域。在遇到复杂事故时,因为没有清晰的职责划分,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都不愿意承担事故处理的主要工作;同时也可能存在重复管理的情况,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极大地降低了安全监管整体效能,严重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无法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一个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

二、高效预警体系构建策略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高速公路全路段进行极为密集的传感器部署工作。地磁传感器能够精准感应车辆通过时产生的磁场变化,从而获取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微波传感器则利用微波的反射特性,有效监测车辆的速度和距离;摄像头更是以直观的图像形式,全方位记录车辆的行驶轨迹与交通场景等。通过这些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协同运作,得以实现对交通流量、车速、车辆间距等信息的实时精准采集。在桥梁、隧道、匝道等关键且复杂的路段,进一步加密传感器布局。因为桥梁结构特殊,受风力、温度变化影响大;隧道内光线差、空间相对封闭;匝道处车辆转弯、并道频繁,这些特殊路段的交通情况更为复杂,所以确保特殊路段交通信息无遗漏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高速公路交通大数据平台,广泛汇聚交通流量、事故历史、气象条件、道路状况等多源数据。交通流量数据能直观反映道路的繁忙程度;事故历史数据可帮助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气象条件涵盖温度、湿度、风力、降雨降雪等,不同的气象状况对交通有着显著影响;道路状况则包括路面平整度、坡度、是否存在破损等信息。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细致的清洗、整合与深度分析。如通过聚类分析,将大量的交通数据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发现交通拥堵的高发时段与路段规律,可能会发现工作日早晚高峰在城市周边高速路段拥堵频发;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探寻数据之间隐藏的联系,找出恶劣天气与事故发生的关联关系。

制定明确的预警指标和分级标准,增强预警的准确性与可操作性。根据交通流量饱和度,当饱和度达到 80% 时发出黄色预警,此时交通流量接近道路通行能力,提示交通可能拥堵;达到 90% 时发出橙色预警,表明道路通行能力已接近极限,拥堵严重;达到 100% 及以上发出红色预警,显示交通处于瘫痪状态,车辆几乎无法正常通行。针对恶劣天气,当能见度低于 50 米发布大雾红色预警,在这种极低能见度下,车辆行驶视线极差,极易发生严重事故,所以限制车辆通行;能见度在 50 - 200 米之间发布橙色预警,采取限速、限行等措施,以保障交通安全 。

三、预警体系实施路径

在高速公路的关键路段,诸如曲率较大的弯道、坡度较陡的陡坡、隧道的出入口等容易发生事故或者交通状况复杂的区域,大力加密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各类先进监控设备的部署。这些高清摄像头具备高分辨率和广视角,能够清晰捕捉到车辆的行驶轨迹、车牌号码以及驾驶员的行为状态;毫米波雷达则凭借其高精度的探测能力,不受恶劣天气和光照条件的影响,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距离等关键信息,从而全方位消除监控盲区。借助 5G 网络所拥有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实现监控数据的极速实时传输与高清视频的流畅无卡顿播放,为监控中心提供全面、细致且清晰的路况信息,以便监控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敏锐地发现事故隐患 。

定期组织交通监控、应急救援等相关人员参加系统且全面的技术培训。培训过程中,诚挚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前来讲解最新的交通监测技术,如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等;深入剖析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如何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交通流量规律、事故发生概率等;以及详细传授预警系统操作等知识,涵盖各类预警指标的设定、预警信息的发布流程等,以此全方位提升人员技术水平。

建立交通、公安、气象、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参与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协调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次会议都设置明确的议题,共同商讨预警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信息共享的及时性问题、部门间协同的流程问题等,并群策群力制定相应的对策。精心搭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交通路况、气象信息、事故应急等数据的实时共享与交互。当出现恶劣天气或重大事故隐患时,各部门依据共享信息,迅速按照既定应急预案响应。

结语

构建高效交通安全预警体系对高速公路安全监管意义重大,是保障公众出行安全、促进交通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不断完善法规、更新技术、强化协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交通环境。展望未来,随着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预警体系将更加智能精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大幅减少交通事故,为公众营造更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明。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措施探讨 [J]. 交通世界,2023 (23):114-116.

[2] 彭飞。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及处置措施 [J].科技,2019,18:143-145.

[3] 朱敏清,赵婷,崔洪军等。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态势预警方法及系统 [J]. 发明专利,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