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路径探索

作者

黄俊凝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太清博世学校 61193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理念日益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不仅承担着语言表达的任务,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体现。有效的写作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路径,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

1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1.1 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写作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涉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写作教学不仅关注文字的规范使用,更强调语言的应用与交流能力的提升。通过多样化的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达到语言能力的整体提升。此外,写作过程中对语法、结构、词汇等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1.2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写作则是展示这一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写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他们质疑已有观点,形成独立见解。同时,通过创意思维的训练,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日后解决复杂问题奠定了基础。

2 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当前初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应试技巧,强调格式和模板的使用,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创造性与个性化表达。许多老师侧重于对写作规范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引导,致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和单一化。另一方面,课堂评价机制多以分数为导向,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这使得学生在写作时对创新和表达的追求减弱,无法充分发挥个人特色。

2.2 学生写作能力的现实困境

当前,许多初中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面临较大困境。首先,部分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认为写作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去积累素材和提高写作技巧。其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低,语法错误频出、词汇量不足,导致写作时难以准确表达思想。此外,许多学生在思维层面上也存在局限,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无法生成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写作内容。这些现实困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也阻碍了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写作教学路径探索

1 教师指导策略的创新

1.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这不仅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涉及写作教学技巧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增强。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术交流和教学观摩活动,帮助教师更新理念、修炼技能,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此外,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与探索,不断反思与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形成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写作教学方法。

1.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过于依赖课本和固化的模板,缺乏灵活性与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借助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让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写作,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重要性及其与生活的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视频、音频和互动平台,创建生动的学习环境,使写作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

2 课程设计的多样化

2.1 主题导向写作课程的设计

主题导向写作课程强调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写作训练,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课程设计首先要明确多样化的写作主题,可以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出发,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写作的相关性与重要性。例如,围绕“环保”这一主题进行写作,学生可以通过个人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积累素材,进而进行有深度的论述或描述。主题导向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特定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提升他们在写作中表达自主见解的信心。

2.2 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与写作相关的实际项目,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文化调查或主题征文竞赛等。通过参与实践,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写作提供真实的背景和素材。在项目完成后,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撰写反思性文章或报告,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此外,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写作能力。

3 评价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3.1 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过程性评价强调写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准备、草稿、修改和最终呈现等。而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生最终提交的写作成果。将二者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写作各个阶段都得到及时反馈,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逐步提升。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制定清晰的评价标准,涵盖写作的构思、结构、语言表达、创意等多个方面。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单独指导和定期小测等方式,实时评估学生的进展,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相较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他们在写作中进行探索和尝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2 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实施

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是提升学生评价意识和参与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相互审阅彼此的作品,给予反馈和建议,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优缺点,进行建设性反馈。同时,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自我反思过程促进了写作能力的自我提升,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自身发展的认知。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师指导策略、创新的课程设计及完善的评价机制。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化这一领域,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秦迎霞 .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路径探索 [J]. 嘉应文学 ,2024,(07):194-196.

[2] 赵红 .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转型路径探索 [J].中学生英语 ,2020,(18):88.

[3] 孙金霞 .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 [J]. 读写 算 ,2020,(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