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数字技术应用〉课程AI 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叶梅
金华市技师学院 321000
引言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领域亦未能例外。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不断渗透的当下,培养学生的 AI 素养成为提升其职业竞争力的关键。技师学院的《数字技术应用》课程,作为技术应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传统的文档处理技能,还对 AI 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度探索。该课程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字技术能力,尤其是在文档处理模块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 AI相关的工具和方法。本文立足于文档处理模块,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该模块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 AI 素养,分析现阶段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为技师学院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数字技术应用课程的内涵与创新
(一)课程内容的多元性与创新性
《数字技术应用》这门课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内容多样,创新。该课程既涵盖计算机基础,文档编辑和数据分析等常规内容,又将 AI 技术融合到文本处理,语义分析和数据挖掘中,大大扩展了教学广度和深度。通过智能化文档处理工具的介绍,使学生在掌握现代文档编辑技术的同时,也可以借助 AI 协助完成自动化格式调整和语义分析等工作、文本生成和其他任务这种跨领域知识的整合使课程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并符合学生将来掌握技能的要求。这门课的设计注重技术更新的快速性和实际运用的广泛性,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适应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在实践中加深自己对AI 的认识。
(二)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注重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有机融合,并试图通过对实际工作场景的仿真以增强学生实战能力。在文档处理模块,同学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利用 AI 工具来编辑文档,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具体的任务练习来掌握如何把 AI 技术融入到实际的工作流程中去,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教学设计上,项目任务既重视技术操作又重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训练。如学生需利用 AI 技术对文档内容自动分类,摘要提取和信息检索,以帮助他们在执行任务时了解技术背后的道理,能独立地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难题。这种任务型教学方式在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能深化学生对于技术运用的理解。
(三)基于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数字技术应用》这门课程的评估体系明确地以能力为导向,并着重于通过对学生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来量化其学习成效。这门课不是简单地依靠考试及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查,而是关注学生对项目实践特别是文档处理模块具体运作的体现。同学们的考核既注重他们对文档处理工具是否熟练掌握,又涉及到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评价体系多元化让学生在具体任务上充分展示其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AI 素养。以能力为导向进行考核,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从而能更好满足今后技术工作需要。
二、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瓶颈
(一)学生AI 素养基础认知不足
尽管《数字技术应用》课程试图在教学中融入 AI 技术,但部分学生对 AI 的基础认知仍较为薄弱,尤其在文档处理模块的初期阶段,很多同学并不能快速了解 AI 技术和传统文档处理方式的不同和联系。一些学生对于 AI 技术应用比较保守,没有充分的兴趣与探索精神,导致其不能有效地运用 AI 工具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部分技术背景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 ,AI 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等特点,这就给其学习过程带来一定难度,从而影响总体学习效果。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AI 技术兴趣和提升学生基础认知水平已成为课程优化过程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不匹配
当前,课程内容虽涉及到各种数字技术的运用,但是有些内容还比较理论化,和产业的实际需要有一定的脱节。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有些课程内容没有及时对接行业发展,使得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面对本行业的实际工作可能有所滞后。特别是文档处理模块,同学们所学习到的技术及工具虽有实用性,但是离企业实际操作所采用的 AI 技术及工具还有距离。结果是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相脱离,影响到学生就业后适应能力的提高,不能充分适应市场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的不足
尽管课程在设计上已尽力引入 AI 技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依然制约了课程的效果。有些技术设备还没有完全与 AI 发展同步,这就造成了学生对 AI 工具的应用,经历了一些技术瓶颈问题。比如有些教学设备并不能支持 AI 工具有效工作,甚至会影响学生技术细节。教学资源的匮乏既表现在硬件设施方面,也表现在教材和教学案例更新方面,而学生学习时面对的教学材料多是静态的内容,缺少实时更新与动态反馈进一步限制了其对 AI 技术应用情况的深度了解。所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提高技术支持能力已经成为突破课程教学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课程优化与提升的策略方向
(一)加强基础AI 知识的普及
鉴于学生对于 AI 素养缺乏基本认识,本课程应该加强 AI 基本知识的前期宣传,并通过介绍浅显易懂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AI 基本概念和原理。另外,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了 AI 技术在各行业的运用情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保证学生进入文档处理模块之前就已具备一定AI 技术基础以便能更顺利的接受和掌握高级技术应用。基于此,我们还可以安排相关的讲座或研讨活动,鼓励学生与行业内的专家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加深他们对AI 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二)增强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针对课程内容和行业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该课程应该加强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协作,并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以保证它能够跟上行业内最新技术发展。教师可以约请业内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提供真实案例、在课程教学上介绍业内最新 AI 应用。同时,该课程可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或者参加项目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真实的工作任务并结合所学内容和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既掌握技术操作技能又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内容,增强职业竞争力。
(三)改善教学资源与实验环境
促进教学资源配置,是实现课程实施效果最优化的关键所在。学校要增加教学设备投入,不断更新硬件设施,保证学生能在先进技术下学习。另外,教材、案例的适时更新是关键,要多介绍一些最新的教材、案例来对接本行业的实际情况,使之符合科技的发展。强化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增加互动式学习与实验环节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较好的环境中掌握 AI 技术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论
《数字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在 AI 素养的培养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尤其是在文档处理这一模块里,学生们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学生 AI 认知,课程内容实用性和教学资源支持等。为更好发展学生 AI 素养,该课程要强化基础知识普及、优化课程内容对接行业需求、完善教学资源及实验环境配置等。在 AI 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韩菲菲 , 龙俊 .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物流英语趣味课堂构建——以运输方式选择教学为例 [J]. 海外英语 , 2024(24):97-99.
[2] 杨明熬 . 浅析智能化建设在保山市公共实训基地中的地位和作用[J]. 新潮电子 , 2025(3):1-3.
[3] 姚远峰 , 田荔枝 . 高职英语 AI 智慧教学系统的应用及质量评价 [J].新课程研究 , 2023(3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