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作者

董佳叶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202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277)

摘要:本文针对这思创融合一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高校学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本项目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创融合;途径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过于重视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这就造成一些大学生在具备一些创新创业技能的同时,却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很难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

2.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培养其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合作。

(二)研究目的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技能、业务能力的训练,又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从而形成一个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从理论上支持教育做法:

探索二者结合的机制及途径,可以为我国大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三)研究重要性

1.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可以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培养出一种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五项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2.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可以促进大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3.适应人才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能够造就出一批思想道德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创造能力强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育目的的契合

在培养目标方面,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共性。两者都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其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各方面的互补性

高校思政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既能为大学生提供持久的精神激励,又能保证大学生的发展取向符合社会需要。同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使得高校思政课程更贴近实际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两个方面互相促进,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方法的可借鉴性

创造性创业教育独特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该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思政课堂中引进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一)整合课程的途径

1.提供一体化课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科学伦理与创新创业发展》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无缝衔接”。

2.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已有的课程

将德育因素有机地融入到现行的创业教育教学之中。比如,在创业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创业的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进行剖析;在经营模式的建设上,要融入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共享经济,共同富裕。

(二) 建立共享平台的途径

1.设立联合实习基地

通过与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协作,创建实习基地,使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2.进行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建设。

(三)教师的培养途径

1.进行联合培训

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培训内容要涵盖高校思政教育的最新理论,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以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质量。

2.确立沟通机制

加强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使各学科的教师能一起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

四、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建设

(一) 组织保证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统筹协调,应成立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思政、双创、学工、教务等部门负责人。负责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保证融合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职责划分

要明确各个部门在一体化教育中的责任与分工;思政课教研组承担着整合、把关思政教育内容的职责;创新创业教育部负责将创业教育内容整合到学校,构建实习平台;学生工作机构承担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教学处负责整合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二) 整合资源的机制

1.综合课程资源

通过对高校思政课、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系统梳理,对重叠的内容进行整合,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建立一套能够反映高校思政教育需求与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相适应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教师资源的整合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创新创业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引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作为兼职老师,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

3.综合实务资源

同时,也要将校内外的实践资源,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等,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创业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 激励评估机制

1.制定综合教学评估制度

在课程、教学、学生三个层面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教学评价系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善。

2.在教师评估中纳入融合教育

把融合教学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年度评估、职称评审制度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制定指定的激励办法

设立综合教育奖,表彰奖励综合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师生,创造和谐教育的良好环境。

五、结语

(一)研究总结

文章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路径及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课程整合、教师培训和实践平台建设等途径,同时建立起组织保障、资源整合、考核激励等制度,使二者更好地结合,为民族复兴培养出合格的时代新人。

(二)研究前景

本项目还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大学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同之处,进一步研究其在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大学中的应用情况,从而为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六、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9-03-19(01):第二版

[2]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第5-8页

[3] 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第15-20, 45-50页

[4] 张宝辉.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第30-35, 80-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