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会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苏广超 沈芳
重庆两江新区华师中旭学校 重庆市两江新区星湖学校 400000
一、班会架构, 德育渗透
班主任应当立足于班级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借助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在班会中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协作的精神,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育模式。在每一次班会中,都应设置明确的主题,通过问题引导和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参与互动中自然吸收道德观念,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情感体验的有机统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担任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更是价值理念的传递者与示范者,其对班会内容的精心设计与实施,正是德育渗透得以深入展开的根本保障。与此同时,班会架构的构建还应体现灵活性与持续性,既要求班会内容能够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反映社会伦理新趋势,又须依托班主任对班级现状的敏锐观察,动态调整活动策略,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通过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与家庭社会力量,班主任在班会中不仅传播道德规范,更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自觉,逐步培养其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班会架构的优化设计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其过程既蕴含层次感与艺术性,又在无形中塑造了学生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教师既要注重理论指导,也应借鉴实践经验,不断探索符合本班实际的运作模式,使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至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最终推动班级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与和谐发展。此外,在班会构架中,班主任需将课程教学与生活教育有机融合,通过情景模拟、故事分享及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的德育理念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深刻感悟道德内涵。以情感共鸣为纽带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班会的吸引力,也促使德育内容在互动交流中自然传递,每一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既杜绝形式化、走过场现象,又防止简单重复,使每一次活动都能形成长效影响的教育契机。班主任在营造宽松、积极、平等的交流氛围时,应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充分表达思想,在集体交流中互相启迪、共同进步,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反思,针对不同阶段和实际问题不断调整策略,从而确保每次班会均能达到德育渗透的预期目标。通过持续改进与不断探索,班会不仅成为传递知识与道德理念的重要平台,更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与时代内涵的德育教育模式,该模式以人为本,注重情感培养,既体现教育公平与科学发展理念,又为新时代小学德育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环节设计, 互动推动
本文在深入分析班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将环节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及情感需求相结合的构想,着力营造既严谨又生动的交流环境。班主任在设计班会环节时,应以整体流程为依托,科学地安排导入、展开与总结等各阶段活动,注重从情境创设到问题讨论、角色扮演、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无缝衔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并促使其进行深层次反思。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灵活运用叙事技巧、启发式引导及情感共鸣策略,使学生在互动体验中逐步形成对德育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认同。环节设计不仅要求班会内容层次分明、各部分紧密相连,更强调环节间逻辑衔接与整体节奏的把控,使整个活动既富有变化又保持连续性。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应注重创设真实情境,通过模拟现实案例与情景再现,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道德现象及其内在动因,在讨论过程中锤炼批判性思维与人际沟通能力。
互动推动作为班会环节设计的重要目标,其实现不仅依赖于教师对讨论话题的精准把握,更体现在对学生情感需求的敏锐捕捉与有效回应上。班主任在引导互动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由倾诉与集体分享中体验到集体温暖与个体成长。通过精细设计与不断试探,班会环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多元互动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促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调整与完善教学策略,从而形成良性互动与持续改进的局面。与此同时,教师在实施环节设计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组讨论、角色互换等方式促使学生互相借鉴、共同提升,使德育内容真正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三、策略实施, 效果呈现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须注重活动前的充分准备、活动中的精准引导以及活动后的及时反思,每一阶段均体现出策略实施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教师逐步摸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交流与行为塑造相统一的策略路径,使德育内容在班会活动中得到深刻贯彻。策略实施要求班主任具备高度责任心与创新意识,更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情感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为实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班主任还应注重与家长、同事及学校管理层的紧密沟通,构建多方联动的德育工作网络,为学生营造和谐且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环境。
在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兼顾整体规划,又要注重落实每个具体环节的操作细节,使德育渗透始终贯穿于班会活动全程。这种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策略不仅能够大幅提升班会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最终实现了德育目标的长效化。与此同时,教师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通过定期总结与深入反思,逐步完善出一套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德育工作模式,该模式既重视前期策划的科学性,又强调实施过程中的灵活调整,并通过持续观察与评估不断优化操作体系。随着班会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策略实施的效果逐步显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班集体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本文通过对班会架构、环节设计及策略实施的系统论述,全面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如何在班会活动中融入德育渗透,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对接。班会作为德育实践的重要平台,既需合理构建整体架构,又须精心设计互动环节,进而通过灵活策略实施促进学生品德内化。这种以班会为载体的德育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我反思与自主成长,为构建和谐班集体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与创新,以期推动小学德育工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引领未来开创新辉煌。
参考文献:
[1] 彭惠娜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 [J]. 文渊(高中版),2020(12):1067.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12.1036.
[2] 陈秀梅 . 小学班主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17):191.
[3] 严秋玲 .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径 [J]. 新丝路 ,2021(9):2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