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

周政霖 陈迎庆 况松言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7

摘  要:大学班级作为高校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组织和重要载体,班级管理工作俨然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管理效果的好坏不仅反映了高校的校风校貌和管理水平,还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民办高校虽然能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育人才的艰巨任务;但其存在办学时间较短、办学体制不完善、办学设施不健全以及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不高和综合能力欠缺等原因,它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某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背景调研、辩证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民办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对加强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大学生、建议

一、研究背景

大学班级作为高校组成的基层管理单位,它是高校学生学习和成才的主要组织环境,同时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班级因学生想法不同、层次不同、认知不同,它更具流动性、灵活性以及不可控性,特别是大学班级的管理者为辅导员,他们不仅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还作为几个班级上百名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良好的班风、学风以及班级凝聚力不仅有助于班级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还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关心;因此,高校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是否能够健康发展。高校班级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辅导员主导的常态化工作,不仅反映了高校的管理能力和办学质量,还体现了高校的校风校貌和育人水平[1-2]。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而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与公办高校一样,它不仅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任务,还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发展输送优质复合型人才的任务[3-5]。近年来,随着高考以及专升本考试的扩招,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化和大众化,特别是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更是日益壮大,甚至在部分地方,民办高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已经远超公办高校很多;但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办学体制不完善、办学设施不健全以及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不高和综合能力欠缺,它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因此,本文结合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背景调研、辩证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对加强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二、分析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背景调研等方法,本文发现该民办高校现有在校学生4万以上,每年招生规模目前已超过1.5万,生源来源于高考以及专升本考试,且录取分数线均在省控线10分以上;辅导员的带班学生人数平均都在300以上,每位辅导员既要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又要承担大量且繁琐的行政工作,且每年辅导员的离职率在25%左右。该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由各二级学院辅导员主导,并由各二级学院书记以及学工部统筹指导;各班级管理工作因辅导员差异,在管理规则、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要求上也随之不同,且辅导员自身阅历、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态度等对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造成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对本文内容的辩证分析,笔者发现导致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困难加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体量过于庞大,基础能力较为欠缺;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基本素质普遍偏低;③学生心态比较脆弱,格局意识比较局限;④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职责角色定位不明确;⑤事务性工作多而繁琐,态度和能力差异较大;⑥辅导员成长受到限制,缺乏政府和社会支持。

三、结论与启示

据研究表明,高校的班级管理有三个维度,分别为班级常规事务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管理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管理。辅导员作为高校班级管理的主导者以及决策者,管理效果的差异直接影响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人成长;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也随之面临更多的要求和内容。众所周知,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制约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和突破,还影响着学生本人的成长与成才;因此,本文结合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对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社会层面,应该①加强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帮助和扶持,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人们认可度;②架构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互相合作的桥梁,充分让两校的优质资源形成共享;③平衡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教职工的福利薪酬待遇,限制具有盈利性质民办高校的盈利额度;④加强民办高校的法制建设和文化内涵建设,委派政府工作人员深入民办高校各职级部门指导工作;⑤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合理规范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教育平台;⑥由当地教委组织并定期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免费培训,加强政府各级部门对民办高校科研项目的合作以及科研经费的投入。

第二,在学校层面,应该①优化教职工的福利薪酬待遇结构,合理规划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方向;②减少教职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环境的资金投入;③引进更具专业特色且更具经验的专职辅导员,定期开展提高辅导员综合能力和工作素养的培训;④统一规范班级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准则,树立优秀管理者的典型并起到先锋模范作用;⑤根据1比150的带班学生比例扩充辅导员的岗位编制,优化辅导员的职称提升机制和职级晋升机制;⑥将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增强学生党员干部以及班团干部对班级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雷晨星.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4,(02):177-179.

[2]周新院,葛付婷,宋慧.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民办院校学生培养研究[J].电子质量,2024(02):101-104.

[3]李慧.产业化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教育对策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4,30(06):82-83.

[4]钟晓星,斯序波,汤腾达.“三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党建+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4(08):144-147.

[5]王浩.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1):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