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人格教育”思想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探究
黄振强
广东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517000
作为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人格教育”思想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职业人格教育也是一脉相承的,他的人格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在今天依旧值得推广与借鉴。下面,笔者就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融入“人格教育”作个探究,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在课文课堂上融入人格教育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不可不注重人格修养”。他主张的人格教育具体是指教会怎样做人、怎样为人,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品格。他告诫青年学生无论在修学上,还是在服务上,绝对不可忽视的是人格必须完整。他用“金”的品位和光泽比喻从业人员的人格精神,要求学生养成“金的人格”。所谓的“金的人格”,就是要具备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
中职学生还处在未成年阶段,自我规划意识较差,未来认知也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自我。人格教育关系到将学生塑造成具有什么样思想道德的人的原则问题。语文教师必须从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入手,保证学生可以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在获得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要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例如,在讲授王蒙的《善良》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善良”这个品质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播放一些有关于善良的宣传片或者是公益广告,让学生从视频中的人物身上感受到善良举动的莫大力量,让他们发现人性的美好。让“三观”正在形成的中职学生深刻认识到善良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号召学生摒弃凶恶,崇尚善良,锻造人格,做一个品性和善的人。
二、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
黄炎培先生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其人格教育的始终。他倡导敬业乐群,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敬重其所习和所事的职业的事业,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树立止确的职业观;要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协作之精”和“利居人后,责在人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和义利观。具体而言,“敬业乐群”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
当前的中职学生存在自我认知不清、合作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命题作文,让学生敞开心扉,在作文中谈谈自己的职业理想、人生规划,谈谈自己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谈谈将来怎样服务于社会。在写作中锻造他们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敢写、常写,还要鼓励善写和会写,在写作中思考人生,在写作中强化职业操守,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敬业乐群的职业思想。
三、在课外活动里融入人格教育
黄炎培认为,人类文明是人的“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他的人格教育理念就是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是“万万学不成的”。他希望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能够独立谋生,而且“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
产生出来的。
中职语文课上要融入人格教育,做到黄炎培先生所提倡的“手脑并用”,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育人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比如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开展劳动教育,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培养学生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四、教师的人格修养感染学生
黄炎培指出:“教育者,所以养成未来之人物,恃感化以为作用者也。苟非其人,一教员之影响足以及数百青年,一教官之影响足以及一方教育,此其所养所化,尚复何望?”在他看来,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而不在于教法。他要求教师必须先自己讲求敬业乐业,那种“心中不离乎教科书、课程表”的教师,谈不上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会不会做人,除了必要的家庭教育外,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影响着学生。可以说,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教育及人格培养的效果。所以,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第一要有浓厚的书生气息。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第二要敬业乐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只要有了责任心,才会爱工作,爱学生,爱自己的三尺讲坛;第三要有人格修养。教师人格的完美,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感召作用。相对于空洞的说教,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具有说服力,能起到更形象的榜样作用。
弘扬黄炎培职教思想,加强对中职学生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在培养目标中把“培养健全人格”放在首位,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积极探索人格教育新途径、新方法。中职语文教学,更应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着眼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以人格修养为根本,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燕清.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23.04.
[2]陈志君.基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美好教育”探索与实践[J].福建教育,2024.17.
[3]杜万新,王卉.黄炎培人格教育思想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文化育人体系研究山[J].当代体育科技,2024.19.
[4]梅辉,吴逸华:循证与传承: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的黄炎培职教思想新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01.
[5]杨敏,程勤华,庞海月,王静.黄炎培农村改进观对新时代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5.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 2022 年度教师教育科研提升计划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文化课在 PBL 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YQJK46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黄振强(1968—),男,汉族,广东河源人,语文正高级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研究、地方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