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视角下优良班级建设的路径创新
司渊喆
济南大学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集体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养成环境,新时代、新形势下对高校辅导员做好班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出发,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班级建设的新要求,提出班级建设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理念,介绍了基于学生需求的班级管理模式,并从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服务体系搭建以及班级自身建设等方面探讨优良班级建设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班级建设;路径创新
班集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和高校学工作、学生工作的最主要载体[1]。优良的班级建设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优良的管理与服务、良好的教风、学风又与优良班级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也是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实质[2]。辅导员作为班级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如何进行路径创新,以更好地推进优良班级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班级建设的新要求
《孙子兵法》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 2018 年起,“00 后” 成为大学校园主体,如今 “06后” 也已入学。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交融和网络信息化影响,他们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健康、价值观明确、学习生活积极、重视职业规划。但他们追求言论自由,注重情感和价值,思维与生活方式具互联网特征,面对海量信息时迷茫,就业观务实,需求多样,需要个性化教育管理。同时,社会变革和信息化时代,要求班级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并与科技融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班级建设面临新要求与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班级建设需满足多方面新要求。在价值观培育上,通过 “三位一体” 教育体系,将课程与教育活动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 “五育并举”;在学生发展层面,关注综合素质,涵盖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学术成绩、实践与职业规划等,促进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建设要打造积极团结的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归属感;师生互动方面,营造平等尊重氛围,教师关注学生需求,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倡导班级自治,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与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决策;还需面向未来,结合社会需求,在数字经济时代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资源,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助力学生未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班级建设理念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班级建设理念就是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和关注焦点。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那么,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班级建设,就要摒弃唯成绩论,根据班级实际制定科学评价方式,综合考量学生品德、才能、兴趣、态度和能力,为其提供针对性指导。要关注学生个性特点与发展需求,通过制定差异化学习培养计划、个性化辅导等措施,满足学生在学习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全面发展。要强调全员参与,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并担责,家长关心支持,与学校“家校共育”,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还可邀请社会人士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要注重环境塑造,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团队活动等培养学生合作、责任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持续跟踪关注学生成长,借助定期评价反馈机制了解情况并及时调整帮扶,辅导员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助力培养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基于学生需求的班级管理模式简述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采取基于学生需求的班级管理模式。基于学生需求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关注学生发展和个性化教育的管理方式,重视学生参与、尊重学生意见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根据日常工作梳理列出基于学生需求的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要素:
1.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班会、班委会、学生代表等形式参与班级管理决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和活动计划。
2.个性化支持。班级管理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辅导员连同班主任、学业导师等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制定激励机制。班级管理应该设立激励机制,在学校相关文件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素质综合测评等相关文件,特别融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元素。
4.做好情感关怀。班级管理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支持。作为辅导员的职能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辅导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生活,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问题。在班级中还要积极营造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爱和支持,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5.做到反馈与改进。班级管理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满意度和建议意见,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四、创建优良班级的做法与实践
在日常工作中,经过实践,创建优良班级,在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层面和班级自身管理服务方面可以采取的具体做法有:
(一)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1.打造优良班级,学校、院系、班级层面应要有“法”可依。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优良班级的打造,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个人、团队考核管理办法,各类活动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奖惩制度等要有制度。
2.打造优良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应该有“情”陪伴。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常打交道的人,是学生们非常信任的人,学生工作者要做的就是要用最大的热情、最善的友情、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陪伴他们幸福快乐成长。
3.打造优良班级,学生干部应该有“长”可取。学生干部是学生们中的骨干和带头人,更是要为同学服务的积极分子,应当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因此,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绩优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各方面要有可取之处。
4.打造优良班级,同学间要做到“相互欣赏”。基于组织行为理论,团队凝聚力是改变员工态度、行为以及提升团队士气和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而一个组织在何种时空下生存与多大范围内发展,关键在于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能使个体的利益在协调下产生凝聚[3]。一个优良班级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能够让所有的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二)从班级自身管理服务分析来看
1.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配合,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来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不同方面来关心支持学生成长。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入学前的教育背景、入学分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表现等等做到了解,全方位的筹划学生和班级未来发展的轨迹,为每个学生成长成才做出努力。
2.坚持学习、生活、实践相结合,积极创建学习型班级。
(1)要确立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有一个共同奋斗目标,将会形成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方向。作为班级管理服务者的辅导员需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思想状态、专业特点、学业水平、学生的性格特色、学生的家庭情况等实际,确定本班级的建设目标。对于班级的每一位成员而言,要携手努力围绕目标的达成而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2)要为学生做全方位的指导。教育部41号令是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最新规定,也是学生管理的根本遵循。41号令强调育人为本,那么,对学生管理要严格,更要科学,要想办法将管理达到最佳效果;更加着力改革,顺应和利用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新时代。当前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较之前也有了巨大变化,更要求指导者要不断更新工作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长久发展,鼓励他们终身学习。
3.根据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构建“道德知识—道德能力—道德行为”的能荐模式,通过学习道德知识,丰富道德实践,提升道德能力,使之能自主推介道德准则,从而激活道德行为,化他律为自律[4]。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我选我”的态势,让学生能够自信阳光,有助于实现从“教育管理”向“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自我管理模式。
(1)以班集体为中心,培养团队精神。一个班集体我们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团队,各成员志同道合、情投意合、能力匹配、相互欣赏。对于班集体而言,需要有一些人能够成为“头雁”,也就是班干部、团支部,带领“群雁”成长为“鸿雁”,那么这个班级就有了一个优良班级的样子,就有了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土壤”。
(2)以突出学生个性,开展各类活动。第一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课程,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有发挥的空间,让大家在共同参加共同商讨中一起成长。
(3)以学生成长成才为轴心,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在人本化管理中强化道德的推手作用[5]。弱化“管理”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在班级建设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加强学业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成长目标。
4.坚持“三全育人”,积极创建和谐型班级。“三全育人”,目标在于“人”,落实的重点在“全”,方式方法为“育”。班级建设中,要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落实贯彻到位,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家长、社会人士以及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等携手努力,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块使,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共同打造和谐型班级,筑牢立德树人坚实基地。
5.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积极创建温暖向上型班级。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性格千差万别。那么对于优秀学生要做到“宁缺毋滥”,表扬“中等生”要做到“业精于勤”,表扬“后进生”要做到“精诚所至”。
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能力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法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适应新时代班级建设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高校需加强师资培养,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同时引入外部资源,如行业专家和企业合作,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解决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能力培养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系统化的培养计划,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明确辅导员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沟通技巧、危机干预、职业素养等。二是通过安排实际案例分析、模拟咨询、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为辅导员、班主任提供实践教学与实习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提供见习的机会,与有经验的辅导员学习工作中的操作技巧和应对策略。三是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辅导员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培养具有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专职辅导员,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辅导工作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需要辅导员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能力。高校可以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科交叉与合作研究,培养跨学科背景的辅导员。五是积极鼓励辅导员队伍要重视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修班和培训课程,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同时,高校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制定职业发展路径,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为其提供晋升和晋级的机会。
结论
作为管理服务班级的主要成员,辅导员的工作很有挑战性,也具有艺术性,如何与学生心连心,如何跟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继而建设出一个优良班级,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优良班级建设的路径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基于学生需求进行班级管理服务,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这将有助于推动优良班级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刚.新时代高校班集体的发展状况与建构方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9(03):106-109
[2]乔明.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灯塔作用探析[J].世纪桥,2024(04):81-83
[3]庄园.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江苏高教,2019(11):90-94
[4]“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规则教育育人价值的实践路径 刘留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论文摘要汇编 2019.11
[5]孙树彪.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J]吉林大学,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