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文化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胡菁文

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洋心洼小学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语言文字教学任务,更肩负培养学生文化底蕴责任,新课程标准强调文化素养培育,要求语文教学跳出纯技能训练模式回归文化属性。当前教育环境下如何将文化素养理念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成为亟待解决问题。探究探索以文化素养为导向教学改革路径,期望能够促进学生文化认同感、审美能力与人文情怀全面提升,为构建符合时代需求语文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一、文化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问题,纵观当前教学现状传统知识讲解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师过分关注文本表层含义解读与语言知识点讲解,忽视文本背后丰富文化内涵挖掘。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缺乏深入思考空间,难以形成个人文化体验,教材选文虽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教学过程中往往流于表面阅读理解训练,未能真正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体悟文化精髓。教学评价体系仍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文化素养发展状况,导致教师教学重心偏离文化素养培养目标。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表现出明显短板,学校虽设有读书角、文化墙等设施但缺乏系统规划与深度文化内涵,难以形成浓厚文化氛围,跨学科融合不足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间缺乏有效整合,难以构建完整文化认知体系。家校协同机制不健全,家长对文化素养重要性认识不足,家庭教育中过分强调识字量、阅读速度等功利目标忽视文化熏陶作用,师资队伍文化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自身文化底蕴欠缺缺乏必要文化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难以胜任文化素养导向教学任务。

二、文化素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途径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化素养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构建多维度教学策略体系,教师应转变传统讲授模式将文化元素作为教学核心,通过情境创设、体验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文化兴趣。课文解读过程中应着力挖掘文本蕴含历史背景、人文精神等深层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触摸文化脉络,同时教学活动设计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浸润文化场景,感受文化魅力。阅读教学应拓宽文本选择范围,围绕教材主题延伸相关文化素材形成互文阅读网络,帮助学生建构完整文化认知框架,写作教学则引导学生从文化视角观察生活,表达思考培养文化表达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虚拟文化空间开展跨时空文化探索,构建校园文化生态圈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文化教育合力,都是文化素养融入语文教学有效途径。

以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文本解读限制,通过多元路径深化文化素养培育,课前准备阶段引导学生搜集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社会风貌与治水重要性。课堂导入环节展示邺城古今图片对比,激发学生历史想象力与探究兴趣,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西门豹机智果断言行,体会古代官员清正廉明品格,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探究投巫婆入河处理方式背后蕴含智慧与勇气。教师还应当组织课堂情景剧表演,学生分饰西门豹、巫婆、百姓等角色亲身体验历史场景,引入跨学科知识介绍古代水利工程技术,讲解邺渠灌溉系统对农业发展贡献。拓展环节设计古今治水英雄专题探究,引导学生比较西门豹与当代治水人物事迹理解中华民族治水精神传承,组织我来当西门豹创意写作,鼓励学生思考面对类似问题解决方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课后实践活动安排参观当地水利设施,或邀请水利工作者讲座,使学生深刻认识水利建设对经济发展重要作用,从而实现知识学习与文化素养培育有机统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文化素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策略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需构建文化浸润型课堂生态,营造富有人文气息学习环境,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授者转为文化引导者,注重学生文化体验与情感培养。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应充分考虑文化元素渗透,预留学生思考空间鼓励其主动探究文本背后文化内涵,校本文化课程开发结合地方特色与学生需求,形成系列主题课程建立阶梯式文化阅读体系。多元评价机制建立也尤为重要,应打破单一考试模式关注学生文化素养发展全过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同样不可忽视,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文化培训与研修活动,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利用现代技术建设文化资源平台汇集优质文化素材,创新文化传播形式为教学提供丰富支持,形成文化素养培育良性循环体系。

以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富有文化韵味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能,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梅花文化资料,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品格与精神,课堂导入环节展示多幅梅花图画与古诗,激发学生兴趣引出王冕《墨梅》一诗。诗歌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品读“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诗句,感受诗人用墨梅自喻高洁品格,通过多媒体展示王冕生平事迹,理解诗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创作背景与情感寄托。课堂设计梅文化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梅花在文学艺术中广泛运用,如元代赵孟頫《墨梅图》、南宋林逋梅妻鹤子典故等,组织学生创作梅花拓印作品,在实践中感受诗画一体艺术境界。教学延伸环节进行中国传统花文化专题探究,探讨梅兰竹菊四君子文化内涵,设计梅花精神今何在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联系,实现古典诗词文化价值现代转化,使学生在诗词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文化熏陶提升人文素养。

结论:

文化素养导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新时代教育发展必然要求,通过现状分析可见当前教学中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多元文化资源整合、情境体验教学创设、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等融入途径,并构建文化浸润课堂环境、开发校本文化课程等效能提升策略。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引导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文化本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协调发展,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与人文情怀少年儿童,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左远娜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改革探索 [J].中华活页文选(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

[2] 王宏喜.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J]. 2025.

[3] 康永强 .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探究[C]//2025 中青年教师发展经验交流会一一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交流会论文集.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