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与艺术之笔
丁燕丽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关键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坚实基础。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小学美术;教学融入
引言: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授学生基础的艺术技能,还能通过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情感认同。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展开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路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对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具有深远意义,教师利用美术课程独特艺术魅力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种子[1]。美术作品中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作品讲解背后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历程和民族奋斗史,增强学生对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美术创作过程也是学生表达爱国情感重要途径,教师鼓励学生以艺术作品形式展现对祖国热爱,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坚定学生爱国情怀。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是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情感[2]。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国家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和对崇高理想向往,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美术作品中英雄人物和事迹也能够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因此,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途径,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能够直观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精神特质。教师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美术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美术创作过程也是学生表达民族情感、传承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鼓励学生以艺术形式描绘祖国山河、英雄人物,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融合爱国主题于课程
小学美术教师将爱国主题融合于课程,可在明确美术课程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联系基础上,确保教学内容的设计既符合美术学科特点,又能够承载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3]。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选择具有爱国意义的题材和主题,并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爱国主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和感受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表现爱国主题的美术技法和语言,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例如,在“影像撕纸”教学中,教师可以“红色记忆”主题为例,选取一些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图像和场景作为教学素材,展示与这些图像相关的历史事件,简要讲解这些图像背后所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价值,让学生对这些历史有初步的认知和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撕纸艺术的方式进行创作,要求学生以图像中的人物、景物或事件为题材,结合撕纸技法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课堂中教师可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运用撕纸技巧表现人物面容、服饰及场景的细节,强调撕纸技法与创意表达的结合,并特别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撕纸作品体现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或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给出技巧指导,鼓励学生根据爱国主题进行创意表达,传递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特定颜色、形状的搭配突出人物的坚毅精神或用抽象的方式表现历史场景的情感张力。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作品的分析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化,使学生不仅在技艺上获得提升,更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升华。
(二)利用美术作品传情达意
在现代化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美术作品传情达意,充分挖掘美术作品的内涵,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传递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等要素,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4]。
以“英雄人物画”课为例,教师可首先展示几幅经典的英雄人物肖像画,这些人物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抗战英雄,展示过程中教师可对每位人物的生平进行简要讲解,重点突出其事迹背后的爱国情怀。特别强调这些英雄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定信念、无私奉献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此时,教师通过对肖像画的细节分析,引导学生观察人物面部表情、眼神以及肢体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画面背后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求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英雄人物画,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选择身边的“英雄”进行创作。教师在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技巧指导,如如何通过线条与色彩的运用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如何通过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传达坚定与勇敢。尤其强调色彩选择,如运用暖色调表现英雄人物的坚定、激昂,冷色调则用来表现冷静与沉着。在创作过程中,教师细致地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传达自己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感悟。学生们完成作品后,教师不仅对每幅作品进行艺术点评,还结合作品的情感表达给予鼓励与指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雄人物所代表的时代价值和个人情感,最终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通过传情达意的方式,内化爱国主义精神。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小学美术教师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为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教学提供了广阔平台[5]。教师可以精心策划和组织一系列以爱国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创作具有爱国情感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设计与美术教学紧密相关的爱国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能提升美术技能,又能深化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校园文化墙”创作课为例组织学生参与创作校园文化墙的活动,结合美术创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讲解校园文化的构成,介绍校园中的历史、传统、精神标识等要素,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和历史传承,强调校园文化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构成,更是每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塑造的精神家园。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中的象征符号,分析校徽、校训、校园景观等元素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确定每组的创作主题,如“团结奋进”、“梦想启航”、“感恩奉献”等,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并绘制与主题相关的图案或标语,不断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认同。
结语:综上所述,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小学美术教师可将爱国主题融入课程内容、利用美术作品传情达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路径,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并提升其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成.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小学美术剪纸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3):139-141.
[2] 李铭钰. 始于美育,精于树人 ——思政教育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24):25-27.
[3] 刘兴菊. 浅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23(6):154-157.
[4] 肖俊. 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3(24):122-124.
[5] 胡春红. 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