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化学习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程萍 孙启军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陂西镇大门小学
引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学生兴趣缺乏、参与度不足、思维发展受限等问题,而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教师重视。游戏化学习将游戏元素、游戏思维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够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主动探究培养数学思维。探究期望能够系统分析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况及其效果,探讨如何更好利用此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实操建议。
一、游戏化学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策略与方法
游戏化学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应遵循学段特点与认知规律,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几何拼图、速算比赛等使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设计须注重与教学目标紧密衔接,避免游戏娱乐性凌驾于教育性之上,教师需明确每个游戏背后蕴含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魅力。如学习加减法时采用超市购物情境游戏,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角色,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计算应用。学习几何图形时设计图形大侦探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各种几何图形加深对图形特征认识。这些游戏化教学策略使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连接,使学生理解数学存在于生活各处,增强学习意义感。
游戏化学习还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数学游戏软件、互动课件等能够创设虚拟学习环境,提供即时反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教学软件如数学王国、几何画板等,或自主开发符合教学目标微型游戏。合作学习也是游戏化教学重要策略,设计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团队协作与交流,如数学接力赛中学生需分工合作解决系列问题,数学拼图游戏中每位组员负责一部分,最终拼凑完整解答,这些协作性游戏不仅培养团队精神,还能通过互助互学促进共同进步。
二、游戏化学习促进小学数学能力培养途径与模式
游戏化学习促进小学数学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创设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游戏作为一种自然学习方式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激发内在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方式使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获得直观体验。游戏化学习可以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促进数学素养形成:认知层面上游戏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表征,形成清晰认知结构,情感层面上游戏环境营造积极学习氛围,降低学习焦虑增强学习自信,能力层面上游戏中蕴含问题解决任务,培养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核心能力。游戏化学习模式包括情境体验式、问题导向式等,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选择,值得注意游戏设计须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难度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游戏规则应简单明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验成功喜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学中,应当设计超市购物游戏培养乘法思维,游戏开始前教师布置教室成数学超市,摆放各类商品(如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标明单价,发给学生游戏货币,学生分组扮演顾客与售货员模拟购物场景。游戏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学生需购买数量相同商品,如购买 5 支每支 2 元铅笔,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几个几乘法含义,第二环节设置任务卡,如用 20 元购买最多文具,学生需比较不同商品性价比运用乘法进行决策。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买同样商品时如何快速计算总价?如何判断哪种商品更划算?”游戏结束后组织交流,学生分享购物策略与计算方法,这一游戏将乘法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乘法实际应用形成清晰乘法概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游戏化学习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游戏化学习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需通过科学评估体系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应包含多元维度,既关注学习成就表现又重视学习过程变化,可以从认知能力发展、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评估方式应多样化,结合观察记录、作品分析等手段全面捕捉学习成效,游戏化学习评估具有即时性特征,通过游戏中设置检测点实时监控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评估还应具备发展性跟踪记录学生长期学习轨迹,分析游戏化学习对数学能力持续影响。反思环节则应聚焦游戏设计合理性、教学目标达成度等,教师需审视游戏难度设置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游戏情境是否能有效承载数学知识,游戏规则是否清晰易懂,奖励机制是否科学有效,通过持续反思改进使游戏化学习更加科学高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学中,应当设计小小银行家游戏评估学习效果,游戏创设金融情境,学生分组扮演银行职员与客户模拟货币兑换场景。游戏设置三个难度递增关卡:第一关专注小数点位置变化,学生需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假设汇率为一元人民币兑换零点一四美元),体会小数除法计算本质。第二关引入不同国家货币涉及多种汇率计算,要求学生灵活应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第三关设置复杂任务如用一千元人民币分别兑换美元、欧元、日元,如何分配才能在回兑时获得最大收益,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小数除法能力。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每组操作情况,特别关注学生处理小数点位置能力、计算策略选择等,游戏结束后组织反思交流让学生分享解决难点方法,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这一游戏不仅检测小数除法技能掌握情况,还评估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游戏中设置挑战环节与奖励机制,能够激发学生挑战高难度任务热情促进自主探索。
结论:
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促进数学能力全面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融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学习过程趣味化、思维培养系统化。游戏化学习不仅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使数学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游戏化学习长期效果,完善评价体系深化游戏教育价值,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晨 .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学习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J].2024(4):625-627.
[2] 李慧 .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C]// 广东教育学会2025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2025.
[3] 倪琴贵 .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3(1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