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口琴趣味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

李黎

贵州省遵义市文化小学 563000

小学口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存在教学资源碎片化和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的窘境,限制了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参与给小学口琴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解决途径。通过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上的藩篱,把鲜活、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新颖、多元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趣味化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口琴教学由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化和智慧化。

一、“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口琴趣味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一)课程标准适配性原则

基于小学音乐课程的标准,构建一个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模式相匹配的口琴教学资源结构。需要准确掌握不同学段小学生音乐接受能力和发展需求,使口琴内容难易梯度、技能训练序列和教材体系之间形成有机联系。资源开发需要严格按照艺术教育基础性和渐进性的特点,保证内容编排在满足课程目标要求的同时,能够对学生音乐素养系统性培养起到支持作用,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标准落地具象化的载体[1]。

(二)数字化整合性原则

基于互联网技术特性对口琴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和标准化呈现。将教学内容拆分成微课视频、乐谱文本、伴奏音频多元要素并经过统一的技术规范加工处理形成结构化的资源包。以二维码为辅助技术手段,建立资源关联机制使得零散的教学素材形成逻辑闭环,以适应移动终端便捷接入的要求,使得资源的获取路径和呈现形式能够契合数字时代学习场景的特点,在技术赋能中打造资源生态。

二、“互联网 +,9 背景下小学口琴趣味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策略

(一)编写分阶式趣味教材并整合多元曲目资源

“互联网 + ”语境下的小学口琴有趣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系统性和标准化的指导,分阶式有趣教材的编制和多元曲目资源的融合是其基础环节。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应当严格按照小学音乐课程的标准,并结合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性和音乐吸收能力,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以口琴基本构造、卫生保养与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为起点,循序渐进地过渡到音阶、气息和口型吹奏技能的培养,最后扩展到具体剧目的传授 [2]。在选择教材的曲目时,需要从音乐教材中挑选出经典的曲目,同时,也要引入热门的动画音乐和流行音乐,然后根据难度将其分为一、二、三册教材,保证内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不仅贴合学生认知规律,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续数字化开发资源打下内容基础。

(二)制作标准化微课及配套资源并生成一课一码

制作标准化微课及配套资源并生成一课一码是资源,是实现资源数字化展示的关键一步。编写教材之后,需要根据每段教学内容进行微课或者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口琴吹奏演示、乐曲分析等、将技巧讲解与其他核心内容融合在一起,确保视频画面的清晰,讲解的准确和时长的恰当。同时对各课教学设计、教学 PPT、乐曲欣赏音频、伴奏文件以及乐谱及其他配套资源进行了系统整理,并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对格式进行规范和质量把控。然后,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对每段微课视频,匹配资源进行整合,生成独家二维码,实现一码一视频,打印到相应教材内容右上角,让学生扫码就能轻松获得准确学习资源,标准化推送教学资源。

(三)搭建口琴教学资源移动终端平台并上传共享

建立口琴教学资源移动终端平台,实现上传共享,是拓展资源辐射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在原有线上平台架构基础上,特设口琴教学资源版块,并安排专人对平台进行日常维护和内容更新。对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分阶式课本电子版,配套教学设计,教学 PPT,乐曲欣赏,伴奏和乐谱资源按课本册数和课时先后顺序分类编排并一一上传到平台。与此同时,这些资源还被同步上传到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并建立明确的资源标签和检索路径,便于其他音乐教师,学生和口琴爱好者进行搜索、浏览、下载使用等方式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广泛流通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四)开展教师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并组织成果检验

对教师进行微课制作技术培训,组织成果检验,是确保资源开发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教师制作微课时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定期举办专项培训,包括录屏软件操作、视频剪辑技巧、音频处理方法及其他实用技巧,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和解答,提高教师数字化制作能力。当教师制作完一定量的微课之后,就会积极地组织教师参与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微课比赛中去,并通过比赛来检测微课制作质量和教学效果,搜集专家评委和同行反馈信息,指导教师优化和改进微课,保证输出的教学资源在达到技术标准的同时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资源质量同步增长。

三、结语

在 “互联网 + 教育” 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小学口琴趣味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是对传统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和突破。其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借由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性重构和创新性应用。这在给小学音乐教育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反映出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其对提高美育质量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期对后续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有用的实践样本和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天生 . 谈谈小学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性学习——小学音乐知识在口琴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渗透 [J]. 教师 , 2011(18):2.

[2] 谢露娟 . 童心共赏 , 琴声飞扬——浅谈口琴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 [J]. 读天下:综合 , 2020(10):2.

[3]黄夏影.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