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
李国辉
山东省鱼台县第一中学 272300
一、引言
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形式,在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中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逐渐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而类比推理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其培养成效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当前,部分高中数学课堂仍存在重解题技巧讲解、轻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点或复杂问题时,难以通过类比已学知识构建解题思路,制约了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系统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需遵循“感知类比—尝试类比—深化类比—应用类比”的逻辑路径,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与技巧,形成稳定的推理能力。
(一)搭建新旧知识联结,引导感知类比逻辑
在新知识教学初始阶段,教师需充分挖掘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类比推理的基本逻辑。教学中,可先呈现学生已熟练掌握的知识内容,梳理其核心属性与结构特征,再引入待学习的新知识,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相似点。例如,在教学新的数学概念时,先回顾同类或相关旧概念的定义方式、研究思路与表达形式,再提出“这个新概念与我们之前学过的XX 知识,在描述对象或研究方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能否根据XX 知识的学习思路,尝试分析这个新概念?”等问题,让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初步感知“从已知到未知”的类比过程。同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表格等可视化工具,将新旧知识的相似属性逐一呈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类比认知框架,明确类比推理的起点与方向,为后续自主类比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对学生的观察与引导,及时纠正学生对相似属性的错误判断,确保学生准确把握类比的逻辑起点,避免因属性判断偏差导致类比方向偏离。
(二)设计阶梯式问题链,鼓励尝试自主类比
当学生初步感知类比逻辑后,教师需设计阶梯式问题链,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类比推理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类比方法。问题链的设计需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简单的属性类比入手,逐步过渡到方法类比与结构类比。首先,设计基础类比问题,让学生基于新旧知识的相似属性,直接推导新知识的部分特征,如根据已学函数的性质,类比推导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简单属性;其次,设计方法类比问题,引导学生将旧知识的解题方法或研究思路迁移到新知识中,如在数列教学中,让学生类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方法,尝试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设计综合类比问题,要求学生整合多个旧知识的类比经验,构建新知识的完整知识体系,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类比平面几何中图形的性质与证明方法,探索空间图形的性质与证明思路。
(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深化类比推理深度
小组合作探究能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思维碰撞机会,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化对类比推理的理解,突破个体思维局限,提升类比推理的深度与广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具有探究性的类比任务,将学生划分为 4-6 人的合作小组,明确小组探究目标与分工。例如,在教学数学定理或公式的推导时,可让小组围绕“该定理与已学定理在推导前提、逻辑过程上有何异同?”“能否通过类比已学定理的推广形式,对新定理进行拓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小组探究过程中,成员需分享各自的类比思路,分析不同思路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共同梳理出完整的类比推理过程。教师需深入各小组,观察探究进展,适时提供引导,如当小组陷入思维僵局时,提示“可从 XX 知识的本质属性出发,重新寻找类比点”;当小组出现意见分歧时,组织小组内辩论,帮助学生明确类比推理的逻辑依据。探究结束后,各小组展示类比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强调类比推理中“属性相似性”“逻辑严谨性”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深化对类比推理的认知,提升类比推理的严谨性与深度。
(四)创设真实应用情境,强化类比能力迁移
类比推理能力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创设真实的数学应用情境,让学生运用类比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能力迁移,实现从“会类比”到“善类比”的转变。应用情境的创设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数学学科特点,涵盖数学问题解决、实际生活应用等多个领域。例如,在统计教学中,创设“设计校园学生兴趣调查方案”的情境,让学生类比已学的统计调查方法,结合校园实际情况,设计调查对象、调查方式、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案;在函数应用教学中,创设“根据某商品的销售数据预测未来销量”的情境,引导学生类比已学函数模型的适用条件与求解方法,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进行销量预测。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寻找类比原型—构建类比关系—运用类比解决问题—反思类比过程”的完整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类比推理的实用价值。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本文提出的“感知—尝试—深化—应用”四过程教学策略,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衔接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系统的教学引导,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索类比推理能力培养与其他数学能力培养的融合路径,构建更完善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敏杰。高中数学教学中类比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1):25-29.
[2] 李建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类比推理教学策略探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24(3):41-44.
[3] 王艳玲。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路径分析[J]. 中学数学月刊,2024(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