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分析优化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策略的实践

作者

陶石泉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130000

引言

双新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主体性的发展,而部编版高中历史时序性、专题性相结合的编排特点也给高三一轮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轮复习作为知识梳理与能力奠基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复习多以教师经验确定复习内容,满堂灌、海战术为多,以卷面成绩为指挥棒,导致复习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核心素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大数据能够准确获得、分析、运用数据,捕捉数据背后的学生信息,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为复习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研究大数据分析优化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策略对于高中历史复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数据介入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的必要性

(一)破解复习内容盲目性问题

部编版高史教材知识、专题多,只靠教师经验筛选复习重点,容易出现学生共性点不鲜明或已掌握的知识点重复讲、讲已会内容的问题,大数据能够根据学生作业、学生考试、上课情况等找到班和个体的教材知识点的欠缺,让复习的着力点更精准,不至于出现资源的浪费。

(二)弥补评价体系单一性缺陷

双新要求,历史复习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提升,而传统复习以考试结果论成败,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历史复习和核心素养提升情况 [1]。大数据可生成过程性评价报告,实时跟踪学生的历史复习过程、知识掌握变化、思维能力提升情况,从多维度形成评价报告,为教学和学生自我改进提供综合参考。

(三)适配部编版教材编排特性

部编版历史教材知识点之间时序性与专题性并存,知识点的关联度较大,系统性强,学生容易陷入教材知识碎片化的困境,大数据能够整合教材知识点,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匹配的复习逻辑,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路,适应教材匹配的复习需求。

二、大数据分析优化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的现状

(一)数据采集与应用存在局限

还有一些学校虽然也应用了大数据,但所用到的数据单一,多以考试数据、作业数据为主,不关注课堂互动、史料阅读时长等过程数据,导致分析结果受限,而且在使用数据的时候,只是将数据进行了简单的统计,没有分析数据规律和学生数据意识,指导复习功能无法实现。

(二)教师数据素养难以适配需求

大数据要求教师具备收集、领会、转化数据的能力,但是大部分的历史教师未经过大数据技能方面的训练,面对大数据,无法抽取有用数据信息、无法根据分析结果对复习教学行为做出改变,大数据手段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三)按时与双新要求融合度不足

当前一些大数据应用仅仅是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没有结合双新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复习设计上没有基于双新,运用大数据去发现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培养的问题,没有基于大单元的理念运用数据来整合复习,导致大数据应用和双新育人要求相脱离。

(四)技术工具与教学实际适配性低

现有历史学科大数据工具,多属于通用的教育平台工具,缺乏依据部编本教材而设置的专题数据等适合教材的数据库,或存在使用复杂的缺点,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学生使用要求较高,不

利于大数据的普及使用。

三、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化策略设计

(一)构建多维度数据采集体系

根据部编版教材单元专题,进一步补充完善数据采集的情景、类别,首先上课环节采集学生答题正确率、问题类型、参与次数等,区分主动回答和被动回答,作业环节采集错题数、用时、删除修改次数等,标注题型及对应的教材知识点,考试环节在得分率的基础上增加采集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不同类型的得分。另外,补充校内以及各大网站等优秀历史资源数据库,如高考试题分类库、专题史料库等,根据部编版教材单元构建索引,形成覆盖预习、复习全流程,内容全的数据库,为后续分析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设计精准化复习内容与任务

依据大数据分析结论,分层次推进复习进度。根据班级的学习情况可以分班分班绘制知识掌握动态图,标注部编版教材各版专题知识掌握现状,对掌握率低的的知识点制定专题的复习任务,形成整体突破,另外就是按照每个人的差异化分别绘制自己的薄弱点、易错题、提升提示个人化复习清单,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将资源推荐结果与个人的薄弱点、易错题相融合,进行巩固练习. 最后,结合双新大单元概念,通过数据梳理建立教材版专题间的关系,把相关的的历史脉络整合为一大单元,设置知识跨越专题间梳理任务,形成古今历史的融会贯通体系。

(三)创新分层与探究式复习方法

以数据区分的学生层次任务分别设计基础层、提升层、拔尖层的学习方法。基础层以部编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巩固为主布置教材的文字默写任务、基本概念辨析、简单的史料信息提取等任务。提升层以专题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专题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结合史料,对重大史事进行简单的解读 [2]。拔尖层以复杂的史料解读与分析、史料论证为主,提供不同观点的史料供学生参考,引导学生进行立论有据的短文写作。

(四)完善过程性评价与反馈机制

依托大数据平台形成实时跟踪制度,记录学生每日复习任务完成情况、知识点测试得分动态,自动生成学习曲线,呈现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的动态化过程,老师根据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然后形成报告分发给学生和家长,教师参考报告调整本次课堂复习重点和学生个别辅导方案 [3],学生参考报告发现自身努力方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复习进度和薄弱项,有效形成闭环的复习环节。

四、结束语

大数据研究为双新背景下的部编版三高历史一卷复习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案,实现了复习内容更有针对性、复习方法更有针对性、复习评价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强基础、强本领、强素养。我们将进一步探求数据科学与历史复习教学的融合、与双新的融合之路,构建适合部编版教科书的、适合学生发展的部编版历史复习体系、适合校校共建共享的部编版历史复习体系,让大数据服务于更多的学校的高中历史学科改进与双新育人。

参考文献

[1] 卓江蛟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数据可视化探究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5(22):7-9

[2] 阿尔祖古丽·伊则巴柯 .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教育 ,2025(7):169-172

[3] 徐余生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专题复习的教学探索 [J]. 高考 ,2025(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