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学实验提升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评价研究
胡斌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 337011
一、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从具体数学情境中抽取本质属性、形成数学概念与规律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关键作用。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借助工具开展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为学生搭建从具体到抽象的桥梁。因此,开展借助数学实验提升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评价研究,不仅能明确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发展水平,更能为教学改进提供精准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学价值,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二、数学实验助力数学抽象核心素养评价的途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学实验提升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评价研究,需以“评价”为主线,通过“明确评价目标—落实评价要点—深化评价依据—完善评价反馈”四个流程,形成完整的评价研究闭环,确保精准衡量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提升过程与效果。
(一)基于数学抽象素养评价目标,设计层次化实验任务
实验设计是评价研究的基础环节,需以数学抽象素养的评价目标为导向,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具有评价功能的层次化实验任务,为后续评价学生抽象能力提供载体。首先,教师需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抽象素养的水平划分(如水平一: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简单数学概念;水平二:能从复杂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规律;水平三:能自主构建数学模型表达抽象关系),明确各教学内容对应的评价目标,例如在“函数性质”教学中,评价目标可设定为“能从函数图像变化中抽象出参数与性质的关系”,在“数列规律”教学中,评价目标可设定为“能从数列数据中抽象出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
接着,根据评价目标的层次差异,设计对应梯度的实验任务:基础型实验对应“水平一”评价目标,侧重让学生通过简单操作抽象基础概念,如用坐标纸绘制一次函数图像,评价学生能否从图像中抽象出“k 值影响斜率”的规律;提升型实验对应“水平二”评价目标,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复杂操作抽象数学规律,如用多边形纸片拼接实验,评价学生能否从“边数变化与内角和变化”的关联中抽象出“内角和公式”。
(二)围绕数学抽象能力评价要点,引导渐进式观察分析
实验操作过程是评价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关键场景,需围绕“观察—分析—关联”三个评价要点,引导学生开展渐进式观察分析,实时捕捉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动态。首先,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需向学生明确评价要点及标准:“观察要点”需评价学生能否聚焦实验核心现象(如几何图形对称性实验中,能否关注“重合部位”“对称轴数量”);“分析要点”需评价学生能否对现象进行初步解读(如数列实验中,能否分析“数值变化趋势”“相邻项差值”);“关联要点”需评价学生能否将现象与数学知识关联(如函数实验中,能否将“图像开口变化”与“二次项系数”关联)。
(三)依托数学实验成果分析,组织系统化归纳提炼
实验成果是学生开展数学抽象的重要依据,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与记录后,教师需组织学生对实验成果进行系统化归纳提炼,将具体的实验现象、数据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或方法,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跨越。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成果与思考,在小组内部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剔除无效数据,确认有效的实验结论。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进行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及初步结论。例如,在数列规律探究实验中,小组代表可展示不同数列的构造过程、记录的数据表格,并提出关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此时,教师需引导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与补充,针对不同小组提出的猜想,共同验证其合理性。
(四)聚焦数学抽象素养发展,构建全流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构建是评价研究的核心环节,需聚焦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过程性发展”与“结果性提升”,从评价流程、评价主体、评价维度三个方面,构建全流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能精准反映学生抽象能力的变化。首先,在“评价流程”上,打破“仅评价实验成果”的单一模式,构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全流程评价:实验前评价学生“抽象准备能力”(如能否理解实验目标与抽象要求);实验中评价学生“抽象过程能力”(如观察分析的逻辑性、现象关联的准确性);实验后评价学生“抽象成果能力”(如归纳提炼的完整性、抽象结论的正确性),形成“过程 + 结果”的完整评价链条。
在“评价主体”上,采用“三维联动”模式:学生自评需对照“全流程评价指标”,反思自己在“准备—过程—成果”各环节的表现(如“实验中我能准确观察现象,但在关联数学知识时不够深入”);小组互评需聚焦“合作抽象能力”,评价成员在成果讨论、规律提炼中的贡献(如“他在小组归纳时,能快速将实验数据转化为数学公式,推动了抽象结论的形成”);教师评价需结合“过程性记录”与“成果报告”,从“抽象思维的深度”“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三个维度给出综合评价,例如在评价实验报告时,不仅关注结论正确性,更评价“能否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达抽象过程”“能否将抽象规律应用到新问题中”。
三、结语
借助数学实验提升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评价研究,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新路径。在未来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的细化程度,探索数字化评价工具(如实验过程记录 APP、抽象能力测评系统)的应用,让评价研究更科学、更高效,真正实现“以评价驱动数学抽象素养高质量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思远 .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抽象素养培养研究 [J]. 数学教育学报,2024(1):25-29.
[2] 李铭轩 . 基于数学实验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3):41-45.
[3] 王雨桐 . 数学实验在高中数学抽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教育探索,2024(2):58-62.
注 :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普通类重点课题“借助数学实验提升高中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2PTZD03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