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

作者

江玲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祥云路小学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既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计算能力关键阶段,也是形成学习习惯与兴趣重要时期,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足问题,许多孩子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每位小学数学教师亟需思考问题,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现状与原因,旨在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现状与原因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课堂表现上部分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常走神或做小动作对教师提出问题反应迟钝互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方面许多学生将数学视为负担,完成作业敷衍了事遇到难题轻易放弃,缺乏钻研精神与挑战自我勇气,主动性不足也是突出表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缺失,很少主动查阅资料或提出问题学习行为多由外部压力驱动而非内在兴趣推动。认知偏差普遍不少学生认为数学抽象枯燥,仅是符号运算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缺乏学习价值感,学习情绪上面对数学问题时焦虑感强自信心不足,学习过程中少有成就感与愉悦感导致恶性循环。

造成这一现状原因复杂多元,教学方式单一是首要因素传统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忽视趣味性与探究性,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模式占据主导缺乏吸引力。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抽象概念与公式推导占比过大,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感受不到学习价值,教学活动设计欠缺创意互动性不强,未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参与导致学习过程单调乏味。教师期望值设置不合理统一标准评价不同基础学生,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学习挫折状态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家长教育观念偏差也是重要原因,过分强调分数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片面追求解题数量与速度,给孩子施加过大学习压力扼杀了自然学习兴趣。评价机制单一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忽略学生学习态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维表现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教材呈现方式缺乏吸引力,辅助学习材料单调难以激发学习欲望。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与方法

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需立足学生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知情境,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精心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真实场景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可从多维度入手:生活素材挖掘是基础教师应敏锐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蕴含数学元素事物,如购物消费、时间管理、节日活动等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问题情境设计是关键,基于生活素材构建富有挑战性且符合认知水平数学问题既要有趣味性又要适度难度,情境呈现方式需多样化,可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数学问题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需求。活动设计应注重互动性与操作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数学规律。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设计校园美食节生活情境,课堂伊始教师展示校园美食节海报,告知学生班级将负责美食超市摊位,需提前采购食材并计算成本。随后引入核心问题:如需购买二十三盒饼干,每盒十五元,总共需花费多少钱?此情境自然引出两位数乘法学习需求。学生分组扮演采购小组角色,先通过实物操作理解计算过程,用小棒摆出二十三组,每组十五根,通过分步计算体会乘法竖式原理。教师巧妙设计采购清单包含多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如二十四盒牛奶每盒十八元,三十五个苹果每个十二元等,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活动进阶环节各小组模拟开设不同食品摊位,自主设计价目表并计算不同购买数量总价增强实践应用能力,课堂后半段转入美食节预算环节,学生根据全班人数预估参与人数,计算需准备食材数量及总成本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运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动力策略与实践

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应突破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模式,从评价主体、内容、方式、过程等维度全面革新,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基础应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多方视角形成全方位评价格局。评价内容多样化至关重要不仅关注知识掌握程度,更要重视思维方法、解题策略等非智力因素表现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评价方式灵活化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课堂观察、作业点评等多种评价形式交替使用避免单调乏味。过程性评价应受到足够重视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表现,关注进步与成长而非仅看最终结果,差异化评价标准设置能激发各类学生学习动力,针对不同基础学生制定个性化目标与评价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为例,设计数学能力银行多元评价模式,教学伊始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确立评价标准,包括计算准确性、解题思路清晰度、估算合理性、应用能力等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评价方向。学习过程每位学生获得一本数学能力存折,通过完成不同任务存入能力积分,基础任务包括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基本计算方法,每正确完成一道练习题获得相应积分,进阶任务要求学生创编符合实际生活情境应用题并解答,展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实际应用价值,挑战任务鼓励学生探索除法估算与验算策略提高计算效率,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难度任务实现差异化学习与评价。小组合作环节班级组建互助学习团,通过师徒结对形式计算能力强学生指导有困难同伴,帮助者与被帮助者均可获得互助积分促进合作学习氛围形成,课堂教学环节设置思维展示区鼓励学生分享解题策略与思路,全班评选最佳思路并记录于班级智慧库。通过这种全方位多层次评价机制,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每一步进步都受到认可与鼓励,数学学习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追求学习动力显著增强。

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发现教学方式单一、内容脱离生活等因素制约着学生学习兴趣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设生活化情境与运用多元化评价体系两大激发策略,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游戏化活动等具体措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数学教学应进一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实践体验,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开放包容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与数学学科间建立情感纽带,实现持久学习兴趣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巴桑顿珠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J]. 传奇故事 , 2024(8):115-116.

[2] 李秀华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J]. 天津教育 , 2025(20).

[3] 孙露 .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 2024(6):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