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罗娇
重庆市万州二中实验中学 404000
一、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方面。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进一步明确,传统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已难以满足育人目标的转变。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存在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目标脱节、教学活动缺乏对素养培养的针对性、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有效落地。因此,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路径,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框架,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对推动数学教学从 “知识本位” 向 “素养本位” 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需围绕六大素养的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际构建连贯且具有逻辑性的实施流程,通过目标、活动、评价、反思的协同优化,确保素养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重构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需将核心素养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进行整合,避免目标碎片化。首先,梳理教材内容对应的核心素养要点,明确每节课需重点培养的 1 - 2 项核心素养,例如在函数相关内容教学中,重点关联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素养;在概率统计内容教学中,重点关联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素养。其次,采用 “行为动词 + 核心素养要素 + 知识内容” 的表述方式,将核心素养目标具体化,如“通过对具体函数图像的分析,能抽象出函数的单调性特征,发展数学抽象素养”“能运用函数知识构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优化问题,提升数学建模素养”。
(二)指向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载体,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活动。首先,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通过展示建筑模型、包装设计等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结构特征,开展直观想象素养培养活动;在数列教学中,结合贷款还款、人口增长等实际问题,设计数列模型构建活动,培养数学建模素养。其次,采用 “问题链” 驱动的探究式教学,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与探究实践,例如在三角函数性质教学中,设计 “如何通过单位圆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周期性变化的实际问题?” 等问题,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
(三)聚焦素养表现的教学评价优化
教学评价需突破传统以知识掌握程度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构建聚焦核心素养表现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设计素养导向的评价指标,结合六大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例如对数学抽象素养的评价,可从 “能否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关系或结构”“抽象过程的合理性与简洁性” 等方面设置指标;对逻辑推理素养的评价,可从 “推理过程的严谨性”“论证方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设置指标。其次,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小组汇报、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记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素养表现,例如在数学建模活动中,通过观察学生提出问题、构建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评价其数学建模素养的发展水平;终结性评价可设计开放性试题、项目式任务等,如让学生完成 “社区居民出行方式调查与数据分析” 项目,综合评价其数据分析、数学运算等素养。
(四)促进素养落地的教学实践反思
教学实践反思是推动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设计持续优化的重要环节,需建立常态化的反思机制。首先,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评价方式的合理性进行即时反思,记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 “在探究函数单调性的活动中,部分学生未能有效抽象出单调性定义,是否因情境创设不够贴近学生认知?”“评价指标中对逻辑推理素养的层级划分是否清晰,能否准确反映学生的素养水平?”。其次,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开展阶段性反思,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业情况、测试数据等,分析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效果,总结教学设计中的经验与不足,例如 “本单元通过问题链驱动教学,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有明显提升,但在数学建模素养培养方面,因实践时间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完成完整的建模过程,后续需调整教学时间分配”。同时,加强教师间的协作反思,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分享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例如在教研组活动中,围绕 “如何在代数教学中有效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开展专题研讨,结合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优化教学设计策略。
三、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通过教学目标重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优化、教学实践反思四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过程,将六大数学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全过程。这一教学设计框架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形成,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不断深化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持续优化教学设计,推动数学教学从 “教会知识” 向 “教会学习”“培育素养” 转变。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助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J]. 数学教育学报,2024(2):31-35.
[2] 李红梅 . 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5):42-46.
[3] 王志强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J]. 数学通报,2024(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