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精准评价的实践策略
陈佳丽
吉林省长春市通达小学
一、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作业设计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往往存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评价方式粗放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计算思维强调通过分解问题、抽象建模、算法设计等方式解决问题,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思维能力;错题归因则有助于深入分析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思维、错题归因相结合,应用于小学数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与精准评价,能够优化作业设计流程,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能技术赋能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精准评价的优势与可行性
(一)优势
实现个性化作业推送。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课堂表现等,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风格。基于这些数据,智能系统可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作业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智能技术可以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融入作业设计中,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分解、抽象、算法等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此外,利用智能诊断工具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能够从多个维度归因,如知识漏洞、思维误区、粗心大意等,帮助学生和教师深入了解错题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练习。
(二)可行性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类教育软件、在线学习平台不断涌现,为智能技术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平台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智能技术赋能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精准评价,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三、基于计算思维与错题归因的智能技术应用实践策略
(一)基于计算思维的个性化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将作业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基础性;提高层作业在基础层的基础上,增加问题的难度和综合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升计算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层作业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高阶计算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如算法优化、数学建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例如,在学习整数乘法后,基础层作业可以是简单的乘法计算题;提高层作业可以是结合生活场景的乘法应用题,如购物计算总价;拓展层作业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计算班级活动经费的算法,并进行优化。教师将设计好的分层作业上传至智能作业平台,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计算思维水平评估结果,自动为每个学生推送适合其学习进度和能力的作业内容。同时,智能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动态调整后续作业的难度和类型,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动态推送。
(二)基于错题归因的精准评价与反馈
利用智能批改工具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不仅能够判断答案的正误,还能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分析。当学生出现错题时,智能系统从多个维度进行诊断,包括知识点错误、计算错误、逻辑错误、审题错误等。例如,对于一道数学应用题,智能系统可以分析学生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审题错误),还是没有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知识点错误),或者是计算过程出现失误(计算错误)导致出错。根据错题归因结果,智能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针对性的练习建议。对于因知识点漏洞导致的错题,系统推送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视频、例题解析和专项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对于因思维方法不当导致的错题,提供解题思路的引导和类似题型的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因粗心大意导致的错题,提醒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并提供一些需要细心完成的作业任务进行训练。同时,学生完成针对性练习后,智能系统再次进行评价,跟踪学生的学习改进情况,及时调整反馈和练习内容。
(三)构建智能作业管理与评价体系
利用智能技术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错题归因分析结果、学习过程表现等信息。学习档案能够全面、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轨迹,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评价提供依据,也方便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和监督。改变传统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除了对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外,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发展、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小组合作完成数学实践作业时,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度、沟通能力、贡献度等;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方法的创新性等。通过多维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尽管智能技术在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精准评价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部分教师在智能作业平台的使用、数据分析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智能系统的评价标准和算法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如何更好地平衡智能技术应用与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未来,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优化智能系统的功能和算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智能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数学学习体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吴永和,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径与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2021(09):113-120.
[3] 王磊。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J]. 数学教育学报,2020,29(03):85-89.
[4] 陈琳,等。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智能教育的发展路径 [J]. 中国电化教育,2019(02):1-9.
[5] 刘清堂,等。基于学习分析的个性化作业推送系统设计与应用 [J]. 中国电化教育,2018(11):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