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内外有效整合的实施策略
刘颖霞
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 113006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是采取的是从头到尾的纵向阅读,以单篇阅读为主要形式,阅读效率不高,影响着阅读素养的形成。开展群文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素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群文阅读教学的难点在于确定议题、选择文章、设计活动,这既是一次组文的过程,也是上好群文阅读课的关键。加强这三个环节的课内外整合,有助于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能。
一、课内外文本整合确立群文议题
议题的确立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一个好的议题像一条线,将多篇文本串连起来,形成一条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项链”。在议题的确立上,以人文主题、同一位作家、相近的写法、相同的体裁和观点、阅读策略等等,将课内外文本资源进行整合。
1. 同一单元文本的整合。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具有“双线组元”的特点,无论是人文主题还是语文要素养,都可以成为群文阅读的议题。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学校生活,教材安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将这三篇文章组成一组群文,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2. 课内多篇文本的重组。现行教材虽然大多按主题设计单元,但有些单元的三、四篇课文的互文性较差,不太适合直接用做群文阅读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重新确定议题,也可以根据新议题对课文的顺序进行调整。比如将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主题调整为“事实与联想”的“议题”,体现了语文的“本体性”。
3. 课内一篇带课外多篇。这是确定群文阅读议题最常见的方式,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表达情感、作家作品等特点确立议题,然后围绕议题进行选文。如学习过五年级下册《桥》这篇小小说,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这时以“精彩的小说”作为议题,组织学生阅读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的小小说作品,可帮助学生深入地掌握小小说的特点,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4. 课外多篇文本的整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议题的确定上,不可能满足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时,可发挥教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确立更多实用的、有趣的、有创意的议题,再通过科学的选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蒋军晶老师在六年级上册增设了“克莱门斯的小说”这一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要讲话》《成绩单》等四篇文章,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位美国作家和作品的认识,感受从不同角度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意义与价值观。
二、课内外资源整合精选群文材料
1. 课内多篇组文,巩固语文要素、深化人文主题。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顺序的调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语文要素。如将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和鸟》《带刺的朋友》整合为一组群文,将原来的“感受生活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的语文要素,调整为“借助语言积累语句”的议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将《司马光》《掌声》等四篇文章作为一组群文来阅读,可以很好地落实“美好品质”这一人文主题。
2. 课内一篇带课外多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受篇幅影响,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为原著的一部分,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以一篇课内文章带多篇课外文章就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如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一课节选自同名小说,将原著中的多个精彩片段组成群文,帮助孩子们在阅读中更加深刻地感受雨来爱学习、爱祖国的品质,充分体会小英雄成长的心路历程。再比如将课内的送别诗与课外的组成一组,通过对比阅读等策略,浓浓的思念与不舍之情就会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中。
3. 课外多篇组合,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增强思辨能力。课外多篇在选文方面要尽量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除了常见的文学类作品,还可以选择实用类文本,如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等,通过阅读多角度主题的文章,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辨能力得到了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4. 精彩片段组成群文,推动整本书阅读。现行语文教材重视课外阅读,设有“快乐读书吧”版块,每个学期都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为帮助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教师可将书中的精彩片段汇集成一个群文,指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对人物形象、写法特点、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进行深入讨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完成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三、课内外整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课内的教学来完成,还可在课外进行延伸。
1. 以阅读为主要活动的课内阅读。群文阅读教学要让孩子们持续地读、深入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感受。教师可利用学习任务单、阅读单等方式,让孩子们静下来、沉进去,让课堂进入更高层次的探究学习。
2. 以拓展延伸为主的课外学习。一节群文阅读教学后,学生被点燃的阅读热情持续激发着阅读期望,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孩子们读下去、想下去、做下去。以整本书阅读为例,课内的群文阅读后,要通过画思维导图、表演课本剧、制作读书卡、讲故事等方式,组织学生深入阅读,展示读书成果。
四、课内外整合促进群文阅读评价
1. 课内评价。通过课上观察、生生互评等方式,进行浏览、略读、跳读等快速阅读方法以及阅读策略运用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习真实而实用的阅读策略,提升阅读品质。
2. 课外评价。以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展示为主,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等方式,关注阅读过程,激励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
[2] 刘大伟,贾敏.《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南京,南京出版社
[3] 崔凤琦等 .《深度学习:素养本位的群文阅读新趋势研究》.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4] 蒋军晶 .《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