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下女性命运抗争主题教学探究
骆颂连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517300
文学作品作为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类情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女性群体是当前社会的具有力量与能量的积极群体,《祝福》《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三部作品创作于不同时期,均聚焦女性群体,生动展现了女性在各自时代背景下对命运的抗争。三部作品为探究女性命运抗争主题提供了多元视角与丰富素材,同时以大单元教学为载体进行女性命运抗争主题教学探究,引导学生有效理解不同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与抗争精神,挖掘作品背后深层的社会文化意义,大单元教学中探究女性命运抗争主题的主要依据。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在大单元教学中探究女性命运抗争主题,与这些理念高度契合。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来看,学生研读《祝福》《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中细腻的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如祥林嫂反复诉说阿毛的遭遇、刘兰芝与焦母的对话交锋、《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豪迈叙事等,能够提升对不同性格、处境下人物语言风格及诗歌叙事特色的把握能力,学会精准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与思想。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一是学生在阅读三部作品时,对祥林嫂、刘兰芝、木兰三位女性命运抗争线索的梳理与对比分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二是探讨不同时代女性抗争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如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压迫、宗法制度下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性别角色限制中木兰的突破,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上,作品中展现的女性抗争之美,无论是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无奈挣扎之悲美,刘兰芝以死明志的坚贞之美,还是木兰代父从军的豪迈智勇之美,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培养其独特的审美感知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学生探究汉乐府时期、北朝及现代社会女性命运与文化背景的关联,了解传统文化中性别观念的演变,理解多元文化语境下女性角色的变迁。
二、基于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
《祝福》《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虽出自不同时代,文体和风格各异,但在教材内容上为女性命运抗争主题的探究提供了丰富素材。《祝福》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为主线,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的双重压迫。从她初到鲁镇的勤劳本分,到被婆家强行带走再嫁,最后因“克夫”“不祥”等封建观念沦为乞丐,祥林嫂的每一次微弱抗争都以失败告终,却凸显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聪慧善良、勤劳坚贞,面对焦母的无理驱遣和封建家长制的压迫,她不卑不亢,以“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的隐忍维持尊严,以“举身赴清池”的决绝反抗婚姻的不公,用生命诠释了对自主爱情与人格尊严的坚守,反映出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婚姻自主权的残酷剥夺。《木兰诗》则描绘了北朝时期一位普通女性突破性别桎梏的抗争。木兰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困境下,毅然“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她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凭借智勇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回归女性身份,既展现了对家庭的担当,更突破了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男耕女织”的性别角色限制,彰显了女性的智慧与力量。三部作品从封建礼教压迫、宗法婚姻束缚到性别角色突破,跨越不同时代,全方位展现了女性命运抗争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立体的教学内容。
三、基于学生学情的精准洞察
不同学段的学生学情差异较大,在大单元教学探究女性命运抗争主题时需精准把握。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其形象思维较为活跃,对故事性强的文本兴趣浓厚。《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生起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经历,曲折的情节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在理解作品深层主题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可从故事细节入手,如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外貌的三次变化、刘兰芝辞别焦家时的言行举止、木兰从军前后的形象转换等,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女性命运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高中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能够对比分析三位女性抗争方式的差异,思考不同时代女性抗争的局限性与进步性,进而深化对女性命运抗争主题的认识。
四、结语
本研究围绕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女性命运抗争主题,以《祝福》《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为依托展开深入探究。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教材内容及学生学情的依据分析,教师确立涵盖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创设富有情境性与探究性的任务情境,并开展多元且全面的教学评价。学生深切体会到不同时代女性在命运困境中的坚韧抗争精神——祥林嫂的挣扎、刘兰芝的坚贞、木兰的智勇,对女性群体的尊重与同情进一步加深,树立起正确的性别观念,且从作品中汲取到积极面对生活挫折、勇于突破困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东贤 , 谢榕 . 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一致性”策略探究——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例 [J]. 当代教研论丛 ,2025,11(02):39-43.
[2] 林冰清 . 高中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探究——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J]. 福建教育 ,2025,(02):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