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包装工程结构设计研究

作者

赵若茜 孟嘉嘉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引言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收紧,传统包装设计模式已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包装废弃物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亟待通过结构设计创新加以解决。当前亟需建立系统性的设计方法论,平衡包装功能需求与环境影响。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包装结构工程的深度融合,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推动产业链绿色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1 可持续理念对包装结构设计的核心要求

可持续理念对包装结构设计提出了系统性的核心要求,其根本目标是在确保包装保护、便利和信息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源头减量与轻量化,通过优化结构形态与壁厚,使用更少的材料达到相同的力学性能。材料绿色化,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单材材质,避免异种材料复合以利于后续分拣与循环。结构易回收设计,确保各部件易于分离拆卸,并减少油墨与涂层对环境的影响。第四是长寿命与重复使用导向,通过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提升包装的耐用性和循环次数,从而延长其生命周期。最终,这些要求共同推动包装设计从传统的线性模式转向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闭环模式。

2 面向可持续性的包装结构设计方法

2.1 轻量化与优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是可持续包装结构设计的首要策略,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方法减少材料用量而不牺牲保护功能。现代轻量化设计已超越简单的薄壁化处理,发展为系统工程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工程工具如有限元分析,设计师可以精确模拟包装在运输环境中的受力情况,通过拓扑优化技术去除冗余材料,在关键受力部位进行加强。例如对瓦楞纸箱的波形结构进行优化,在垂直抗压方向保持强度同时减少横向材料使用。创新结构如蜂窝夹层、点阵结构也被广泛应用,这些仿生结构能以极轻重量实现极高强度。轻量化不仅直接减少原材料消耗,还通过减轻运输重量降低物流环节的碳排放。实施轻量化需要综合考虑材料力学性能、产品特性和流通环境,通过实验验证确保保护性能达标。成功的轻量化设计能够实现材料减量百分之三十以上,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包装的整体性能。

2.2 可回收性结构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着眼于包装生命末端处理,确保使用后的包装能够高效进入回收循环系统。其核心是材料单一化原则,尽量避免不同材质复合使用。当必须使用多种材料时,应采用易于分离的连接结构,如可撕拉式复合层、卡扣连接替代胶粘连接。结构设计应便于残留物清除,如采用光滑内表面、避免死角。标签与瓶盖等附件应与主体使用相容材料,或设计为易于分离。对于塑料包装,应优先选择广泛回收体系认可的树脂种类,并避免使用碳黑等难以识别的着色剂。结构设计还应考虑压缩体积,便于运输至回收点。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本地回收基础设施的技术特点,确保设计的包装与现有分拣和处理工艺兼容。良好的可回收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包装材料的再生利用率,减少填埋量。

2.3 可重复使用系统设计

可重复使用设计通过延长包装生命周期来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此类设计需要超越单次使用思维,构建完整的循环系统。结构上必须满足耐用性要求,采用加强筋、抗磨损涂层等设计来承受多次运输和清洗。标准化模块设计使包装部件可以互换维修,延长整体使用寿命。便捷的开闭结构既要保证运输安全又要方便用户操作。需要考虑堆叠和嵌套功能以减少空箱运输和仓储空间。同时要设计清晰的使用说明和回收指引,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成功的可重复使用系统需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和回收者多方协作,通过押金制度或租赁模式确保包装返还。这种设计理念特别适用于电商物流箱、生鲜周转筐等B2B 场景,能够显著减少一次性包装废弃物。

2.4 低碳结构工艺设计

低碳设计聚焦于减少包装制造和流通全过程的碳排放,在结构设计阶段选择低能耗加工工艺,如避免过度复杂的成型结构需要高能耗加工。优化平面展开图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边角料产生。设计适合紧凑运输的折叠结构,显著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频次。计算表明优化后的装箱方案可以提高车辆装载率百分之二十以上。选择本地化生产的材料减少运输距离,同时考虑生产工艺的清洁化程度。结构设计应便于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还需要考虑使用阶段碳排放,如便于开启的结构减少用户处理时间,轻量化设计降低消费者携带负担。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应成为设计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量化分析指导结构优化方向。

2.5 功能集成创新设计

功能集成设计通过结构创新实现包装的多功能化,从而减少整体材料消耗。例如将缓冲结构与外包装整合,采用模压纸浆或发泡成型形成一体化保护结构,避免单独添加填充物。设计自锁底结构替代胶带封箱,减少辅助材料使用。开发可变容量结构,如折叠式设计使包装能够适应不同尺寸产品。智能功能集成如湿度指示、新鲜度监测等可以通过结构设计实现而非添加额外器件。考虑包装的二次使用功能,如设计为可供消费者作为储物盒或装饰品的结构形态。这种设计理念要求深入理解产品特性和用户行为,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实现一物多用。功能集成不仅提升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减少辅助材料和延长使用寿命来实现资源节约,体现了设计创新的巨大潜力。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在重塑包装工程的设计范式与实践标准,通过结构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跨学科合作,将前沿技术融入设计实践,同时完善政策体系与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 段为潇 . 纸质包装结构艺术设计研究 [J]. 中华纸业 ,2024,45(12):101-103.

[2] 李维国 .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包装工程结构设计研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上).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2024:369-371.

[3] 郝静 . 薄壁包装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3,52(03):87-89.

[4] 高玉洁 . 谷物设计元素在包装中的运用— —以“谷味”包装设计为例 [J]. 上海包装 ,2023,(0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