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的能源效率提升研究

作者

盛昕阳

杭州奥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引言

大气污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生态平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这一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不可避免,然而,提高能源效率不仅能够降低大气污染控制的成本,还能进一步增强污染控制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的能源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环节与能源消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多方面环节,涵盖污染源识别与监测、污染物减排技术应用及排放后扩散与环境影响评估等内容。在污染源识别与监测过程中,相关设备的运行对能源消耗具有显著依赖性。各类监测系统,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其持续运行需依托稳定的电力供应以确保数据采集的精确性与实时性。监测设备的能耗特性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能效表现。

污染物减排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凸显了能源需求的复杂性。不同技术路径在运行过程中展现出多样化的能源消耗特征。燃烧后处理技术作为关键手段之一,其运行机制涉及催化剂活性维持与化学反应条件保障,这一过程需要热能与电能的协同供给,以确保反应效率与稳定性。同时,在颗粒物控制领域,静电除尘等技术通过高压电场实现颗粒物捕集,其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电场建立与维持阶段,且与设备规模、运行参数及负载状况密切相关。这些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决定着污染控制成本与环境效益的平衡关系。

二、能源效率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的重要性

(一)成本效益

提升能源效率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运行成本。在许多污染控制设施中,能源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例如,一个大型的工业废气处理厂,如果能够通过优化能源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将直接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使得企业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更有动力去持续运行污染控制设施。

(二)减排效果增强

能源效率的提高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减排效果的增强。例如,在一些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不仅减少了对高污染能源的依赖,而且由于清洁能源燃烧过程相对清洁,能够减少更多污染物的产生。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在能源高效利用的情况下,可以更稳定地运行,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三、提升能源效率的策略

(一)污染源控制层面

1. 优化生产工艺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也能够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在钢铁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炼铁工艺,如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可以减少焦煤的使用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污染物排放。这种工艺改进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还降低了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 原材料替代

选择低污染、低能耗的原材料也是提升能源效率的重要途径。以建筑行业为例,采用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如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涂料,可以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同时降低与建筑相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二)污染治理技术层面

1. 高效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不断研发和应用高效的污染治理设备是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例如,新一代的袋式除尘器采用了更先进的滤料和清灰技术,在提高颗粒物捕集效率的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压力损失,从而减少了电能消耗。对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开发高效的吸附剂和催化燃烧设备,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 VOCs的高效去除,减少热能消耗。

2. 技术集成与协同治理

将不同的污染治理技术进行集成和协同应用,可以提高能源效率。例如,在处理工业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时,可以将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相结合。生物法对某些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处理效率相对较低;物理化学法如活性炭吸附可以快速吸附大量污染物,但再生成本较高。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既可以提高污染物的总体去除效率,又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三)系统整体优化层面

1. 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能源效率提升至关重要。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能源的消耗情况,对能源的分配和使用进行优化调度。例如,根据污染物排放的实时情况,合理调整污染治理设备的运行模式,避免设备在低负荷或不必要的情况下运行,从而节省能源。

2. 系统的动态优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条件和能源供应的变化,需要对系统进行动态优化。例如,在不同的季节和时段,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组成可能会发生变化,相应的污染治理策略和能源利用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建立动态模型,分析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不断优化系统的运行参数,可以提高能源效率。

四、案例分析

(一)某钢铁企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某钢铁企业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高炉喷吹煤粉技术,减少了焦炭的使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在污染治理方面,对烧结机废气处理系统进行改造,采用高效的静电除尘器和脱硫脱硝一体化设备。通过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废气处理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并根据生产计划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优化调度。经过一系列的措施,该企业在大气污染物减排的能源效率提高了 20% 以上,大大降低了污染控制的成本。

(二)某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某化工园区内存在多种化工企业,大气污染成分复杂。园区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采用了技术集成与协同治理的方法。对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将生物滴滤池和光催化氧化技术相结合,提高了 VOCs 的去除效率。在能源利用方面,园区建立了集中的能源供应系统,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能源进行优化分配。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合理调整能源供应,提高了整个园区的能源效率,同时有效改善了园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结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的能源效率提升是一个多层面、多技术手段综合作用的过程。从污染源控制、污染治理技术到系统整体优化,每个环节都有提升能源效率的潜力。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研发高效设备、进行技术集成以及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等策略,可以在实现大气污染物有效减排的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成本。实际案例也证明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大气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的能源效率提升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佘雯雯 , 闵崇智 . 大气污染治理、能源结构优化与能源环境效率——以中国工业为例 [J]. 生产力研究 ,2020,(08):83-87.

[2] 黄清子 , 张立 , 李敏 . 元治理视域下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框架及工具优化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29(01):126-134.

[3] 郑石明 , 罗凯方 . 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与环境政策工具选择——基于 29个省市的经验证据 [J]. 中国软科学 ,2017,(09):184-192.

[4] 杨恺钧 , 刘健露 , 毛博伟 . 大气污染下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 软科学 ,2018,32(06):49-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