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李建荣
弥勒市第一小学
文本解读是指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文本,最终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使学生实现思维的升华。在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通过多种创新活动来让学生关注文本的深层解读,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以实现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文本解读的形式单一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其方法和形式显得相对单一。教师常常侧重于对文本的逐句翻译,过分关注词汇的解释和语法结构的分析,而忽视了文本的内在逻辑和语篇结构,导致学生难以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和整体意义,这种解读方式,使学生感到阅读过程枯燥乏味,缺乏对文章深层意义的探索和理解,阅读兴趣和动力逐渐减弱。教师缺乏对文本背景知识的引入,使学生在阅读时难以建立起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无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加工和理解,进一步加剧了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困难。
(二)注重语句教学,忽略语篇意识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过度关注词汇和句型的教学,而对语篇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语篇意识是指读者在阅读时对文本整体结构、段落间逻辑关系、作者意图以及文体特征等高层次理解的能力。当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单个词汇的含义和句型的构造时,学生会陷入对局部信息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框架和深层意义的把握。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结构,但在面对较长、结构复杂的文本时,往往难以快速捕捉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段落之间的联系,导致阅读效率低下,理解深度受限。
(三)注重文本讲解,忽略思维引导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教师在讲解文本时,过于依赖直接提供答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和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充当了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则被动地接收信息,缺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形成依赖心理,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寻求教师的帮助,而不是尝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的教学方式,看似能够快速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疑惑,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二、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设文本阅读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如模拟旅行、节日庆祝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其阅读兴趣。同时,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We love animals”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园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生态环境下动物的生存状态。通过这样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一段文章,让学生先自行阅读,然后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让每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扮演该动物。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要介绍自己所代表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惯,还要分享它们面临的生存挑战和保护措施,从而在互动中学习动物保护知识,培养环保意识。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创设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连的情景,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还能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探索和学习中不断成长。
(二)借助文本配图标题,激活学生语言知识
教材文本中的插图和标题不仅是视觉辅助,也是语言学习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配图,推测文本内容,利用标题提示文章主旨,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促进其对新知识的吸收。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Colours”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展示课文配图,如一幅描绘彩虹、鲜花、海洋等多彩景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色彩和场景,激发学生对颜色词汇和形容词的复习与运用。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不仅能够复习已学过的颜色词汇,如red、blue、green 等,还能学习到更多描述色彩的高级词汇,从而丰富其词汇库。接着,教师可以利用标题“The colourful world”作为导入,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预测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之前就对文本内容产生好奇和期待,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标题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关联,培养其抓取文章主旨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色彩描述,让学生尝试分析句子结构,识别形容词和介词短语的用法,从而加深对英语语法和句型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颜色的感受和联想,如“Yellowreminds me of sunshine and happiness”,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运用中巩固新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挖掘文本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辨析思维
英语阅读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文化体验的过程。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Happy birthday!”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标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针对图片出示一段文章,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思考和探索世界各地的生日庆祝方式。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几种典型的生日庆祝习俗,如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吃长寿面,寓意长寿;而在墨西哥,人们会在凌晨敲响钟声,唱歌来庆祝生日。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对话短文进行梳理,分别扮演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模拟生日庆祝的情景,通过实际演练,加深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体验。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有效拓展实践活动
教师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My family”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Family Tree”制作活动,让学生绘制自己的家谱图,用英语标注家庭成员的名字、关系和职业,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复习和运用家庭成员的称呼,还能学习到职业名称等新词汇,同时也能加深对家庭结构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教材文本学习后,结合文本的句型编写一段关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对话,如早晨的家庭早餐对话、放学回家的问候对话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家庭情境中运用所学的问候语、描述日常活动的句型,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使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真正实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解析文本内涵,拓展文本含义,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佩玲 . 探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方法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3,(07):30-34.
[2] 孙志芳. 基于“多元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校园英语 ,2023,(28):115-117.
[3] 陈艳 . 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的案例探究 [J]. 中学生英语 ,2022,(48):101-102.
本文系2023 年度红河州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145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