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作者

秦阳

怀集中学 526400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核心素养则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深度学习作为一种以高阶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方式,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自然、人文等多个领域,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对知识点的全面把握。同时,深度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方面。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在探究地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例如,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地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深度学习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这种实践过程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激发其学习欲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讲解“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城乡规划的世界,感受空间布局的奥秘。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幅乡村与城镇的对比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乡村与城镇在空间结构上有哪些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入,不仅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空间结构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动因,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例如:“我们所在的城市在空间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的?”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意识,还能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城镇化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现象,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城镇化及其影响,教师需要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从多元视角出发,丰富教学内容 [2]。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搜集和整理关于城镇化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例如,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城镇发展对比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通过播放城镇化进程中的典型事件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科前沿和时事热点,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动态。例如,讲解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内涵和目标,探讨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等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城市规划师、社会学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课堂,为学生带来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见解。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为深入的知识,还能拓宽视野,增强对城镇化复杂性的认识。

3. 开展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互动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特别是在探究“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这一主题时,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如何塑造和影响城乡景观 [3]。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地域文化研究任务。例如,有的小组可以探究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及其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有的小组则可以研究西北地区的游牧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关联。每个小组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地域文化的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如何在当地城乡景观中得到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成员之间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通过集思广益,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审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完成初步探究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代表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点评。通过这样的互动环节,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进一步增强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系的认识。

4. 设计多元化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其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探讨“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这一现实问题时,多元化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决策分析,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项综合性评价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市中心到郊区的不同居住选择及其优缺点。学生需要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区域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环境质量、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他们需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居住区域进行评估和比较,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居住选择方案。

四、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合作学习以及设计多元化评价等措施的实施,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进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需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须眉, 周维国, 王东峰. 地理高考“引导教学”功能的内涵、特征分析与教学应对——2024年山东卷试题为例[J]. 地理教育,2024,(09): 41-45.

[2] 李加林 , 张悦 , 施冰雁 , 霍婷婷 , 朱剑琼 . 党建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与实践——以浙东抗日根据地为例[J]. 地理教育,2024,(09): 55-59.

[3] 彭倩, 赵媛. 融入思政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城市化问题”为例 [J]. 地理教育 , 2024,(09): 22-26.

[4] 陈梦婷 , 游小珺 , 黄健焱 , 陈诗吉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以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地理 2 教材为例 [J]. 地理教育 , 2024,(09): 1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