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何誉
南雄市江头镇中心幼儿园 512421
劳动教育是生活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能让幼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幼儿劳动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深入探讨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可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推动幼儿更好的成长。
一、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
(一)助力幼儿良好品质的塑造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与幼儿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渐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观念 [1]。比如,通过参与小小环保志愿者劳动活动,幼儿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逐渐有了负责的意识。在劳动实践中,幼儿逐渐了解到每一个劳动任务不是简单一两下就能完成的,这能让幼儿渐渐养成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同时,当幼儿劳动结束后看到自己将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打扫得干净整洁以及将清理完的垃圾进行四色分类,内心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变得自信,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推动幼儿认知与能力的发展提升
劳动教育课程让幼儿拥有了很多实践机会,使幼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家务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逐渐了解做家务的具体流程和一些常识。这种学习方式,比枯燥的知识灌输对幼儿更有用,更能让幼儿学到很多知识。此外,艺术领域中涉及的劳动体验,如通过绘画和涂色锻炼幼儿动手操作技能,幼儿能够练习手部控制,提升手眼协调能力。而且,在集体劳动中,幼儿需要通过与同伴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这样能很好地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幼儿以后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模糊,影响教学质量提高
当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模糊的问题,缺乏清晰明确的课程目标。这使得教师无法很好地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比如,针对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没有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导致课程内容接受程度不一,影响了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单一,与生活联系不紧密
在当下,有的幼儿园存在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只知道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如把玩具、图书归类收放好等 [2],这些劳动活动虽然对幼儿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未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生活中常见的扫地、用抹布擦桌子等劳动活动,很少给幼儿讲解相关知识。此外,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三)教学方法陈旧,幼儿被动吸收知识
有的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时依然使用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技能技巧的灌输,不注重幼儿的劳动体验。这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始终被动吸收,缺乏与教师互动的机会。比如,在叠被劳动活动中,教师可能只是简单示范叠被动作,要求幼儿完全按照步骤做,而不通过与幼儿互动以及游戏化方式来教学。
三、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践策略
(一)细化分层目标,制定清晰明确的课程目标
针对课程目标模糊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课程目标,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3]。比如,对于小班幼儿,可以设定“以“自我服务”为核心,激发劳动兴趣有关的的具体目标;对于中班幼儿,设定以“服务集体”为拓展,培养劳动习惯有关的具体目标,对于大班幼儿,设定以“主动担当”为提升,深化劳动认知有关的具体目标,通过分阶段递进,让幼儿在“做中学”,逐步达成“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帮助不同幼儿提升劳动能力,推动幼儿更好的发展。
(二)整合生活资源,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针对课程内容单一问题,需要教师整合生活资源,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比如,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将穿衣、吃饭、叠被子等自理行为转化为劳动契机,用儿歌、示范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游戏的方式来教幼儿如何做;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分配集体任务如设立“值日生”岗位(分发勺子、擦桌子、扫地、照顾自然角),让幼儿轮流参与,明确责任;对于大班幼儿,组织参与社区或家庭劳动如参观超市、帮家长做家务,讨论“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做什么”,树立劳动平等观念,也可以开展项目式劳动如“班级小菜园”,让幼儿参与播种、收获、制作美食等全过程,记录劳动日记,理解劳动创造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比如自理能力大赛,让幼儿在活动中活用技能,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幼儿劳动能力
针对教学方法陈旧问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元方法调动幼儿积极性。比如,运用“游戏化教学”,在“整理小能手”活动中,教师将整理物品使用的工具设计成“魔法道具”,幼儿通过完成“整理衣服”“整理玩具”等任务获得积分,兑换小奖励,感受劳动的快乐;利用“情境式教学”模式,通过“娃娃家”“小厨师”等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简单劳动,如给娃娃穿衣、分餐具;创设“商场收银”场景,幼儿分别扮演收银员、顾客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者,能帮助幼儿更好观察身边的劳动者,懂得尊重他人劳动。以上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提升劳动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高。
(四)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提升幼儿实践能力
想要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除了采取以上有效实践策略之外,还需要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评价方面,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评价需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关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表现。比如,设计“劳动成长档案袋”,记录不同幼儿的劳动成果,开展“同伴互评”活动,幼儿互相评价,提升幼儿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在教学反馈方面,教师通过“即时反馈卡”记录幼儿做得好的地方,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
(五)深化家园共育,拓展劳动教育场域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离不开家庭的配合,需通过家园共育强化教育效果。比如,发放“家庭劳动任务卡”,根据各年龄段的幼儿分配不同的任务,小班幼儿的任务是“自己独立穿衣服”,中班幼儿的任务是“星期天帮父母干活”,大班幼儿的任务是“学习垃圾分类,将垃圾放到正确的垃圾桶里”,家长需拍摄照片或视频反馈完成情况;开展亲子劳动相关活动,增进亲子互动的同时培养幼儿动手能力。通过家园联动,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中,使幼儿在劳动体验中实现“做中学、学中悟”。劳动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成为调动幼儿劳动积极性、提升幼儿劳动能力的重要载体。唯有持续优化课程实践,方能让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焕发新的生机,推动幼儿园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燕.生活化课程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 万象,2024(16):151-153.
[2] 李玉娟 ." 生活即教育 " 理念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 生活教育 ,2023(16):23-25.
[3] 蔡蒙.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劳动实践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2(8):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