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第二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骆颂连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517300
语文,是整个高中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指的是与第一课堂相关的课外活动,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材上。既能打开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语文课堂所学,更是对学生的语文思维有着明显的培养作用。故而,高中语文教师需以语文大单元作为教学基础,从多个角度入手,灵活设计语文第二课堂,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学生获取语文单元知识的能力。
一、大单元下高中语文第二课堂的应用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语文第一课堂是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整体的语文学习氛围会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出厌倦的情绪。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第二课堂时需遵循趣味性原则。既要引入不一样的课堂形式,也要融合趣味化的语文内容,从源头上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学习变得不一样,不再枯燥,学生的兴致不自主的产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探讨,纷纷加入到第二课堂中,他们对于语文大单元内容也将会形成深刻的理解。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指的是教师所设计的第二课堂活动必须具备实践性、价值性,给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语文知识的机会,决不能只是简单的带领学生复习语文知识,也不能走马观花的随便看看,而是需要结合语文大单元知识,灵活设计语文实践任务,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而获取相关的语文单元知识。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停留在书面上,而是从课堂走向实践,并顺利应用,构建稳固单元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确保完成第二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发挥、自主学习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语文大单元内容,灵活的设计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也不是生硬背诵,而是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去主动研究语文大单元内容,与他人交流和研究,各尽所能,经过自身的努力逐步构建出语文大单元知识体系。既能加深学生的语文理解,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大单元下高中语文第二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相关培训
教师,是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的中坚力量。但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对第二课堂的理解不到位,教学水平有限,甚至有教师只是盲目的开展,导致其真正价值难以显现出来。因此,务必要加强教师培训,精准发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做好基础保障。一方面,可邀请著名讲师到学校开展讲座,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可针对个别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培训。经过培训,相信教师将能积累到更多开展第二课堂的经验和技巧,从而切实提升第二课堂的质量。
比如,在开展语文第二课堂之前,需要针对教师展开专业的培训。第一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讲师到学校,开展以第二课堂为主题的讲座,包括第二课堂的理论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等等,带领教师全方位的了解第二课堂,提升教师的了解与认知,这是教师后续开展第二课堂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还可将第二课堂分为讲授、探讨、交流这几个环节。第二步,可开展个性化的培训。在这里,可以针对第二课堂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培训,或者是针对某一个教师进行培训。第三步,可专门搭建出关于第二课堂的交流平台,融合相关的资料,供教师查阅和参考。通过这样开展精准培训,给教师提供一些切实有用的第二课堂资料,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组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指的是将全体学生平均的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围绕语文大单元内容提出小组任务,以任务的形式牵引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语文第二课堂常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这能充分调动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大多数的学生都参与到第二课堂中。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不妨适当组织小组合作形式的第二课堂,发挥出尖子生的主题作用,带动大批的后进生参与第二课堂,推动学生间的语文交流,相互帮助、相互督促,最终促进他们实现不同程度的语文成长。
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这一语文大单元时,教师可组织小组合作形式的第二课堂。在开始之前,需针对全体学生的语文基础展开分析,将尖子生和后进生进行交叉分组,发挥出尖子生的带头作用。接下来,围绕本大单元,给出以下任务:小组一起阅读者五篇课文,尝试总结出这几篇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之后,就可以鼓励小组大胆展开探究,推动他们参与到第二课堂中。在这一阶段,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各抒己见,最后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既能加强学生间的语文交流,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实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发展,承担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价值。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针对该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其精髓,立足于语文大单元,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尽可能给学生打造出多样化的语文第二课堂,将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让学生能拥有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加强语文知识的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持续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健华 . 指向高品质高中语文第二课堂项目化实施的策略研究——以江苏省海门中学“沈绣社”社团活动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 ,2024,(16):86-88.
[2] 陈国恩 .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创设情景与解决任务——以汇报课《老人与海》(第二课时)为例 [J]. 语文月刊 ,2024,(06):40-44.
[3] 张玉 . 三位一体:打造高中语文教学新图景——谈高中语文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学术刊 ),2024,(08):32-34.DOI:10.13525/j.cnki.bclt.20240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