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
张芬芬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善政小学 331300
一、引言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指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特定主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与技能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与实施,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仅简单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叠加,缺乏深度整合,未能形成围绕主题的完整知识体系与教学逻辑,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难以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定位模糊,过于侧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新课标强调的育人目标脱节。此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活动设计缺乏层次性与实践性,多以教师主导的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三、实施策略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有效实施需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从目标、内容、活动、评价、保障等多方面系统规划,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协同发力,切实提升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明确跨学科育人方向
在开展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前,需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认知特点与教学内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明确跨学科育人方向。首先,深入研读新课标中数学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课程目标,梳理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点,确保跨学科教学目标与新课标育人要求保持一致。例如,在设计与 “数据统计” 相关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时,需融合数学学科的数据分析观念、语文的信息表达能力、美术的图表设计技能等目标,形成多维度的教学目标体系。其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与生活经验,制定具有层次性与适切性的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可侧重基础认知与简单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跨学科活动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图形特征;高年级学生则可注重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与跨学科思维的发展,如结合多学科知识开展综合性的项目式学习。
(二)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的整合是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核心环节,需以数学知识为核心,科学筛选并整合其他学科相关内容,构建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跨学科知识体系。首先,确定跨学科主题,主题选择需兼顾数学学科核心内容、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需求,确保主题具有探究价值与可操作性。例如,围绕 “校园环境优化” 这一主题,可整合数学中的测量、计算、统计知识,科学中的环境知识,语文中的观察日记写作,美术中的设计绘画等内容。其次,梳理各学科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要点,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整合过程中,需避免简单堆砌,而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将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解决数学问题、丰富探究过程的支撑与补充。例如,在 “校园植物养护” 主题教学中,以数学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为核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统计校园植物种类、生长情况,同时融入科学中的植物生长原理,语文中的植物观察记录撰写,使各学科知识围绕主题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推动跨学科实践探究
教学活动的设计直接影响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效果,需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性、实践性与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探究。首先,设计情境导入活动,结合教学主题创设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例如,在 “社区购物规划” 主题教学中,创设 “为家庭采购生活用品” 的情境,提出 “如何在预算范围内购买所需物品” 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参与跨学科学习活动。其次,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合理分组,明确各小组的探究任务与分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围绕主题开展合作学习,运用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 “校园运动会策划” 主题教学中,引导小组合作完成“运动项目设置统计”“运动员人数安排”“比赛场地测量规划” 等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统计、测量知识,同时融入体育学科的运动规则知识、语文的活动方案撰写知识。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完善跨学科育人反馈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跨学科主题教学持续改进与优化的重要保障,需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跨学科育人反馈机制。首先,拓展评价内容,突破传统以知识掌握为核心的评价局限,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纳入评价范围。例如,在评价中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探究热情等。其次,丰富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价。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小组互评、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记录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终结性评价可通过项目成果评价、综合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例如,在 “校园垃圾分类宣传” 主题教学中,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参与宣传方案设计的过程表现,通过检查学生的垃圾分类调查数据与分析报告考查其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宣传成果(如宣传海报、演讲视频等)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四、结语
新课标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是突破传统教学局限、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通过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科学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学保障支持,能够有效推动跨学科主题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落地实施。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探索与创新,结合教学实际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跨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提升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推进也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助力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明亮。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参考,2024(3):45-49.
[2] 林晓燕。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路径探析[J]. 数学教学通讯,2024(5):18-22.
[3] 赵志强。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J].教育探索,2024(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