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研究
李建军
湖南省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1
一、引言
水运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板块,在促进区域经济、推动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施工环境受气象、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复杂多变,施工技术难度大且交叉作业频繁,导致安全风险丛生,事故时有发生。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多注重事故后的处理,难以从根源上遏制事故。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调对风险的超前辨识与分级管控,以及对隐患的及时排查治理,实现事故前端预防,为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开辟了新路径。
二、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基本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施工安全。部分企业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同时,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专项整治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安全风险辨识不全面:部分企业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系统的辨识方法,致使许多潜在风险未被及时发现。
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力:虽制定了管控措施,但因管理缺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原因,措施难以有效执行。
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隐患排查常流于形式,查出的隐患整改不及时,且缺乏有效的复查和跟踪机制,导致隐患反复出现。
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多数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传递滞后、不准确,无法对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动态管理与实时监控。
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划分模糊,存在管施工不管安全、责任推诿的现象,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实效。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内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对水运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评估,依据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划分等级,并制定对应管控措施,实现分级管理与有效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则是定期或不定期排查施工现场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治理消除,防止事故发生。双重预防机制以风险分级管控为事故预防首道防线,隐患排查治理为第二道防线,二者相互配合,构成完整安全管理体系。
(二)重要性
实现事故超前预防:通过提前辨识和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将事故预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明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可合理配置安全管理资源,增强管理针对性与有效性。及时消除隐患,避免其积累引发事故,降低管理成本。
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营造安全工作环境,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与竞争力,减少因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基。
四、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
风险辨识: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构成的风险辨识小组,运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方法,对施工准备、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安装等全阶段进行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依据《JTT/1375—2022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评估辨识出的风险,确定其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
风险管控:将风险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绘制风险四色分布图。重大风险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制定专项方案重点防控;较大风险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管控;一般和低风险由施工班组负责日常管理。同时,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各方风险管控职责。
(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构建
隐患排查:制定详细排查计划,明确时间、范围、内容和方式,综合运用日常、专项、定期排查等多种方式,对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
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分类分级,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措施、责任人、期限和资金保障。一般隐患立即整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消除前采取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隐患复查与验收:隐患治理后,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复查,重大隐患邀请专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
(三)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双重预防机制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细化安全责任。
制度保障: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标准和要求,并将机制运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技术保障:加大安全管理信息化投入,实现风险与隐患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智能化水平。推广应用 AI 智能监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增强施工现场安全保障能力。
五、双重预防机制在水运工程施工中的实施策略与应用案例
(一)实施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发放资料等方式,向全体施工人员宣传双重预防机制,提升全员认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强化过程管理: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评估总结机制运行情况,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措施。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企业内部部门协作,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同时,加强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合作,共同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二)应用案例
以某大型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为例,该工程在施工前,组建专业风险辨识小组,运用多种方法全面辨识风险,评估后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管控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隐患排查计划,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通过建立联动机制,施工单位与建设、监理单位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安全管理信息。工程实施期间,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双重预防机制成效明显。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科学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体系,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缺陷,实现对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超前辨识与有效控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二)展望
水运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保障工程安全的关键手段。未来,需持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优化双重预防机制,形成更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推动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