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石油企业一线员工健康管理问题和措施研究

作者

张旭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1、一线员工身体健康状况概况

1.1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问题普遍

石油企业前线工作人员长期置身高强度作业环境,倒班制度与野外作业模式使其机体超负荷运转,生物节律紊乱叠加膳食结构失衡,诱发 " 三高 " 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显现明显聚集特征。代谢指标长期失控可能催化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突发事件发生概率。这类健康隐患随时可能转化为车间安全事故或突发性减员。

1.2 超重、肥胖比例较高

石油行业一线岗位呈现膳食高热能摄入与运动量分配失衡的特征,尽管部分工种承担中等强度体力劳作,长期营养代谢失衡促使体脂超标问题持续恶化。其中,体脂超标本质是代谢稳态紊乱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Ⅱ型糖尿病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形成明确关联。在高压密封作业环境中,超重人员心肺功能储备值显著降低,热应激反应迟钝度上升三至五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健康体检制度缺乏针对性

石油企业已确立一线员工年度体检机制,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形式标准化固化特征,个体适应性配置存在明显缺失。现有体检项目规划普遍采用全员统一原则,年龄梯度、工种属性与健康风险分层维度未被纳入差异化管理框架。高龄职工及慢性病史人群应部署心脑血管专项检测模块,现有执行方案仍将此类群体纳入常规检查体系,潜在健康风险识别效率受限。

2.2 缺乏系统的体重与营养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员工健康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不少石油企业已建立配套餐饮服务体系,逐步引入减脂餐、营养餐等多样化选择。然而,由于一线岗位作业环境特殊、员工生活节奏较快,饮食规律性与营养结构科学性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部分员工对热量摄入、能量消耗与体重控制的科学认知仍显不足,膳食摄入与体能活动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

此外,企业层面的体重管理机制尚未系统化,员工体重、BMI 等核心指标的定期监测与趋势评估工作尚未全面覆盖。在风险预警、个性化膳食干预及营养指导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建议在现有基础上推动体重管理的制度化、数据化进程,强化营养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协同配套,为员工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支持手段。

2.3 重点人员健康干预不足

石油企业始终将员工健康视为核心关切,尤其针对 " 三高 " 基础病群体、心脑血管疾病易发的一线作业者,已形成专项健康监测体系。受员工基数庞大、作业地点分散等客观因素制约,健康干预机制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落实深度与覆盖广度不足的问题。部分基层单位的高危人群数据整合尚未形成完整链路,病情动态分级管理体系尚未成熟。差异化随访、生活行为干预、用药监督等关键服务未能全覆盖,基础工作多以员工自我管理为主,缺少持续性的技术支持体系。医疗资源配置、精细化管理等关键环节有待优化提升,需建立更完善的动态调整机制。基于现有服务框架,引入数字化工具构建" 风险筛查- 建档跟踪-分级处置 - 效果反馈 " 的管理回路,重点推进高危群体健康干预的标准化运作模式,实现从粗放式关注到精确化服务维度的实质性跨越。

3、健康管理改进措施与建议

3.1 建立分层分类体检与健康档案体系

石油企业需构建多层次体检框架,配套形成动态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年龄差异、工种特征、病史记录及生活习惯构成基础评估维度,实施分级风险管理机制,目标群体划分为基础健康层、高危关注层、慢性病管理层三个层级。

普通员工群体执行常规检测模块,其涵盖血压监测、血脂分析、血糖筛查、肝肾功评估,高危人群配置增强型检查组合:动态心电追踪、颈动脉超声扫描、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呼吸功能检测同步推进,着重监测心脑血管病变风险因子,慢性病患者实行病种定向跟踪方案,依据特定疾病谱匹配复查周期与干预效果评价系统。同时,企业应引入智能化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数据全域集成,工作流程包含健康指标可视化呈现、年度趋势图谱生成、个性化干预方案输出,建档原则采用单人多维数据舱设计,实时对接健康促进工作站、保险精算数据库、职业安全预警网,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矩阵[1]。

3.2 体重与营养干预机制

石油企业一线员工超重、肥胖比例显著,构建体重与营养干预体系构成健康管理核心任务,企业需将体重监测整合至常规健康管理体系,推行季度称重规范,其每季度采集员工体重、BMI 指标,建档追踪体重波动轨迹,设定超重预警临界值。首先,膳食结构调整聚焦食堂改革:削减油炸、高盐高糖类食品配比,扩充高纤维、低脂蛋白类健康餐比例,实施菜品营养素与热量双标制度,引入营养师团队开发差异化能量配餐方案,按工种类型定制专属膳食模块。

其次,营养宣教采取多维渗透模式:开展专家健康讲堂、搭建数字学习平台、发放图文指导手册,深化员工膳食结构与能量代谢的科学认知,培育自主管理能力。体能促进工程配套实施:规划企业健身空间、创建特色运动社团、启动体重管理竞赛,构建减重- 控重- 营养协同机制。

最后,健身激励、膳食调控、行为干预形成有机整体,有效控制员工肥胖指数,全面提升健康指标,阻断代谢性慢病发生路径,这种多维度管理策略使企业健康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健康促进样板 [2]。

3.3 对“三高”及心脑血管高风险人群的专项措施

石油企业需针对 " 三高 " 及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员工群体,构建系统性、持续性健康干预机制,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覆盖率和干预成效。以年度健康体检为基准,整合既往健康记录、家族病史和生活方式评估数据,筛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员工并建档,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发展风险实施" 红、黄、绿" 三级动态监测,红色高风险员工接受专人健康监护。

首先,石油企业需制定专项健康管理方案,设定阶段目标、干预手段和责任主体,组建医疗团队开展月度随访监测,实施生活方式干预计划。制定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涵盖用药指导、膳食管理、运动干预和心理咨询服务模块,帮助员工长期维持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稳定,减少急症发作可能。

其次,优化高风险岗位排班制度,控制单日作业强度,规避高温高压环境暴露,降低职业性健康风险。整合智能穿戴设备和移动健康平台,实时追踪生理指标变化,建立风险预警模型。

结束语:综上,通过建立以风险分级为基础的体检与档案体系,推动体重与营养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强化“三高”人群的动态干预与跟踪机制,并辅以系统化的健康促进与人文关怀措施,可有效提升员工健康水平与岗位适应能力。未来石油行业健康管理的发展应更加注重数据驱动、技术赋能与机制完善,逐步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员工健康支持体系,实现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夯实企业发展的健康基石。

参考文献:

[1] 董永昭 . 石油石化企业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41(02):228-232.

[2] 王卫国 , 童西洋 , 崔淑霞 , 等 . 山东省石油化工企业员工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J]. 现代预防医学 ,2023,50(07):1193-119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