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李泽海
山西省繁峙县砂河第四中学 034302
一、引言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单一学科的知识边界,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方法、思维方式有机结合,围绕特定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的模式。随着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知识点的传授,而是更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视角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相关任务。在此背景下,探索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成为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主题设计缺乏系统性,部分教师仅为“跨学科”而简单拼接其他学科内容,主题与历史核心知识关联度低,未能形成围绕历史问题展开的逻辑闭环,导致教学目标分散。其二,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教师多依赖教材与常规教辅资料,对生活场景资源、跨学科文献资源、数字化资源的挖掘与运用较少,难以支撑多维度的主题探究活动。其三,活动设计流于形式,多数跨学科活动停留在“知识问答”“简单实验”等浅层层面,缺乏让学生深度参与的探究任务,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其四,评价方式单一,仍以笔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忽视对学生在跨学科活动中的过程表现、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难以全面反映教学效果与学生素养发展情况。
三、实施策略
为解决当前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需从主题、资源、活动、评价、成果等多个环节入手,构建科学、可操作的实施路径,确保跨学科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立足历史核心,系统规划跨学科主题
在规划跨学科主题时,需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知识与素养目标为基础,确保主题既符合历史教学的主线,又能自然融入其他学科内容。首先,梳理教材中的历史核心问题,如“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传统技术的传承与影响”等,将其作为跨学科主题的核心锚点。其次,分析核心问题可关联的其他学科领域,例如“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可关联地理(文明发源地的自然环境)、语文(文明相关的文献记载)、艺术(文明中的建筑、绘画风格)等学科,明确各学科在主题中的作用与参与维度。最后,构建主题逻辑框架,明确历史学科为主导,其他学科为辅助,围绕“提出历史问题—调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启示”的路径设计主题内容,避免学科内容的无序堆砌。
(二)多维度挖掘资源,构建跨学科教学资源库
充足、优质的资源是跨学科主题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需从多个维度挖掘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首先,整合教材资源,梳理各学科教材中与历史主题相关的内容,如语文教材中的历史散文、地理教材中的历史地图、生物教材中的古代农作物知识等,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教材内部的跨学科资源关联表,方便教学时快速调用。其次,挖掘生活与社会资源,关注身边的历史遗迹、博物馆展览、传统节日活动、地方历史文化名人等,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带领学生走访本地古代桥梁遗址,收集桥梁修建的历史资料,同时结合物理学科的力学知识分析桥梁结构,让资源更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习兴趣。再次,利用数字化资源,借助历史学科相关的数字博物馆、历史纪录片、学术数据库,以及其他学科的在线实验平台、虚拟仿真资源等,丰富资源形式,例如通过数字博物馆的 3D 模型展示古代手工业制品,结合化学学科的材料分析知识,探究制品的制作工艺。
(三)设计深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活动设计需注重学生的深度参与,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历史相关问题。首先,设置阶梯式探究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主题探究分为基础任务、提升任务、创新任务三个层级。基础任务以知识梳理为主,如“收集某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资料”;提升任务以多学科分析为主。
(四)优化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评价需突破传统笔试的局限,构建涵盖知识、能力、素养等多维度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反映教学效果与学生发展情况。首先,明确评价内容,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对主题相关历史事件、人物的了解)、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如能否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成果的创新性与合理性(如探究报告、实践作品的质量)四个方面。其次,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小组互评、学习日志等方式实施,教师定期记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小组内成员根据彼此的合作情况进行互评,学生通过学习日志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终结性评价以成果展示与答辩为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如PPT、模型、报告等),并回答教师与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考察学生对主题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能力。
(五)注重成果转化,实现教学效果延伸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成果不应局限于课堂内,需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成果转化,延伸教学效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能力应用到更广泛的场景中。首先,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在学校内举办跨学科历史主题成果展,展示学生的探究报告、实践作品、模型等,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与教师参观,同时设置互动环节,让展示小组向参观者介绍探究过程与成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成就感,也为其他师生提供学习参考。其次,推动成果与生活实际结合,引导学生将探究成果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主题教学后,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与生物、地理学科知识,制定家庭或社区的环保方案,并尝试实践,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次,将优秀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筛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高质量报告、创新作品、典型案例等,经过教师的整理与优化后,纳入学校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库,作为后续教学的素材,实现教学成果的循环利用。
四、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从主题规划到成果转化的实施策略,既立足历史学科本质,又注重多学科融合的有效性,为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未来,初中历史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跨学科素养,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教学策略,让跨学科主题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立峰.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路径探究[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2):31-35.
[2] 林晓燕 . 多元资源在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24(5):48-52.
[3] 赵志强 .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历史教学问题 ,2024(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