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探析
方策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 审计中心 137200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审计行业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力量,也在不断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审计档案是审计机关在审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不仅是审计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后续审计工作开展、经验总结以及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资源、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为审计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同时也对传统的审计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审计档案管理路径,提高审计档案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审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大数据对审计档案管理的影响
2.1 数据量与数据类型的变化
在传统审计档案管理中,审计数据主要来源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结构化数据,数据量相对有限。而在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的来源变得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财务数据外,还包括业务数据、日志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这些多样化的数据类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但也增加了审计档案管理的难度,需要新的管理和存储方式来应对。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要求提升
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需要对海量的审计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审计线索和风险点。传统的审计档案管理模式下的数据处理方法难以满足这一需求,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对审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这就要求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掌握相关的技术工具和方法。
2.3 对审计档案利用价值的拓展
大数据技术使得审计档案的利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通过对大量审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审计工作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审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还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预警服务,提升审计档案的社会价值。
三、当前审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部分审计机关和档案管理人员对审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档案保管观念上,注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忽视了档案的开发利用和价值提升。在大数据时代,没有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审计档案管理的变革性影响,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3.2 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虽然一些审计机关已经开展了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审计机关的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单一,只能实现简单的档案录入、查询和存储功能,缺乏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部分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据无法共享和流通,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同时,一些审计机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数据安全重视不够,存在数据泄露等风险。
3.3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审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既懂审计业务又懂档案管理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部分审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结构单一,缺乏大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此外,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主动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意识,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
3.4 档案质量参差不齐
在审计档案的形成过程中,由于部分审计人员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审计档案存在内容不完整、格式不规范、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一些审计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不及时,存在事后补录的情况,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对审计档案的质量审核把关不严,使得一些质量不高的档案进入了档案管理系统。
四、大数据时代审计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
4.1 更新管理理念
树立大数据思维,充分认识大数据技术对审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变革性影响。从传统的档案保管观念向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和价值提升观念转变,注重审计档案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将审计档案管理与审计业务紧密结合,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对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审计机关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将档案管理纳入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
4.2 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功能强大的审计档案管理平台。该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共享等功能,能够对各类审计数据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实现审计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将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等不同形式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方便查询和利用。同时,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能够与其他审计业务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通。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在遭受意外损失时能够及时恢复;加强用户权限管理,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和职责,设置相应的权限,防止越权操作。
4.3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加强培训与学习,定期组织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审计业务知识、档案管理知识、大数据分析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开展案例分析、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档案管理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满足大数据时代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审计机关应适当引进一批既懂审计业务又懂档案管理知识,同时具备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审计档案管理队伍,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4.4 强化档案质量管理
制定完善的审计档案质量标准和规范,明确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建立质量审核制度,在档案归档前,由专人对审计档案的内容、格式、数据等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档案质量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档案,及时退回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归档。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审计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强化档案质量管理以及推进审计档案的开发利用等创新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审计档案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审计档案在审计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审计机关应不断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持续创新审计档案管理模式,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审计档案管理的创新也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樊兆刚 . 大数据时代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挑战及对策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25(12):148-150.
[2] 王莉 . 浅谈大数据时代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上海档案 ,2020(02):34-35.
[3] 赵芳 . 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化及科学应对策略[D].郑州大学 ,2018.
[4] 刘芳 . 大数据驱动下数字化档案创新管理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J]. 办公自动化 ,2024,29(19):40-42+46.
[5] 王雨 .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 黑龙江档案 ,2024(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