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养天年·音愈武陵:武陵山区中老年人音乐疗愈模式探究
徐亚楠
湖北民族大学 4450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中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凸显。武陵山区作为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音乐文化遗产,然而,伴随城镇化与社会变迁,这里的“空巢老人”现象亦日益普遍,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与此同时,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音乐文化,也似乎面临着传承断代的隐忧。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路径,能够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这两大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本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了“乐养天年·音愈武陵”的构想。它尝试跳出单一的养老服务或文化保护框架,探索一种“音乐疗愈
的跨学科服务模式,将专业的音乐治疗理念与恩施地区本土的土家族音乐、富硒饮食文化、传统茶礼等元素深度融合。本文将系统阐述这一模式的理论构想、内容设计、实施路径及预期价值,以期为武陵山区乃至其他类似地区的中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实践范本。
二、武陵山区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挑战
(一)精神需求与心理健康概况
进入晚年后,许多中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放缓,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在武陵山区,这种现象或许更为普遍。一方面,子女多外出务工,家庭的情感支持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传统的娱乐方式相对单一,难以完全满足他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因此,系统地了解和评估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专业工具进行基线数据调研,可以从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更清晰地描绘出他们的心理健康图谱,为后续的干预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有文化活动参与模式分析
事实上,武陵地区的中老年人对文化活动抱有极高的热情,无论是社区的文艺汇演还是自发组织的合唱团,都展现了他们积极融入社会、追求精神愉悦的愿望。然而,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发性强、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活动内容往往较为零散,缺乏系统规划,也缺少能够将音乐活动与心理疏导有效结合的专业人才。如何将这份朴素的热情引导好、服务好,将零散的活动提升为系统化、常态化的社区文化服务,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
三、“乐养天年”模式的构想与设计
(一)地域特色音乐活动 模式的基石,是深度挖掘和运用恩施本土的音乐元素。我们计划将摆手舞音乐、利川灯歌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调,改编创作为适合中老年人参与的合唱、器乐合奏等形式。在活动设计中,会有机融入音乐放松训练、音乐冥想等专业治疗技术,比如引导参与者在熟悉的乡音旋律中进行呼吸调整与意象联想。这样一来,音乐活动不仅是娱乐,更成为一种温和而有效的心理调适过程,能够自然地唤起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情感共鸣。
(二)“硒味养身”与“茶礼研习”的辅助疗愈 作为对音乐活动的有益补充,“硒味养身”与“茶礼研习”是本模式的另外两大特色支柱。在“硒味养身”模块中,我们将组织参与者利用恩施富含硒元素的土豆、茶叶等食材,亲手制作地方美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集创造性、社交性于一体的疗愈活动,品尝健康美味的成果更能带来直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而在“茶礼研习”模块中,通过邀请专业茶艺师讲解恩施玉露的冲泡品饮之道,引导参与者在观茶、闻香、品茗的过程中,放慢节奏,专注当下,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宁静心神的目的。
四、实施路径与关键问题应对
(一)精准化服务:需求匹配与个性化方案
为了避免“一刀切”的服务模式,实现效果最大化,精准化将是项目实施的首要原则。恩施地区的中老年人群体内部,其音乐偏好、文化背景、心理状态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项目初期,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建立详尽的需求档案。未来或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从而精准地为不同特质的参与者匹配最适合他们的音乐活动内容与形式,实现服务的个性化定制。
(二)科学化评估:构建多维度效果评价体系
一项干预措施是否有效,离不开科学的评估。当前,对音乐活动效果的评价多侧重于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指标。本项目拟构建一个包含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的综合评估体系。生理层面,或可借助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参与者在活动前后心率、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心理层面,将运用专业的心理量表进行前后测对比;社会层面,则通过行为观察、社交网络分析等方法,评估其社会交往和社区融入度的改善情况。
结束语:
“乐养天年·音愈武陵”项目,是对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如何提升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一次积极探索。它试图超越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将音乐治疗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跨学科整合,构建一个既有科学内涵又具人文温度的服务体系。本文的论述,从理论构想到实施路径,描绘了这一模式的整体框架。我们期待,这一探索不仅能为武陵山区的中老年人带去欢乐与慰藉,更能为民族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找到一个新的契机。当然,任何模式的有效性最终都需要实践的检验,后续的研究将聚焦于更为细致的实证分析,以期不断完善和优化,并最终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
参考文献:
[1] 钱人芳 . 音乐治疗对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 [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20(21):191-194.
[2] 王晓婷. 社区音乐活动对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8.
本项目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支持,项目编号:X2025105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