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多元路径

作者

刘悦

湖北省仙桃市汉江中学 433000

一、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小说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而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情节脉络,还能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哦,香雪》作为铁凝的经典短篇小说,塑造了香雪等鲜活的农村少女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性思考,成为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典型篇目。然而,当前高中语文小说人物形象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科学、多元的教学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语文小说人物形象教学中,首先存在分析维度单一的问题。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仅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以“香雪是纯真、善良、渴望知识的农村少女” 这类标签化结论为终点,忽略了人物形象背后蕴含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以及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成长变化,导致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形成立体认知。其次,教学方法固化现象突出。很多课堂仍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逐段分析文本、提炼人物特征的方式推进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难以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活力,无法与小说中的人物产生深度共鸣。再者,评价方式单一。对学生人物形象分析成果的评价,多以书面作业的分数或课堂回答的对错为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创意表达与个性化理解,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也难以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兴趣。

三、实施策略

在高中语文小说人物形象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哦,香雪》的文本特点,可从多元维度构建教学路径,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解读人物形象,实现对人物形象的全面认知与深度理解。

(一)立足文本细节,挖掘人物形象的隐性特质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聚焦细节描写,是解读人物形象的基础。以《哦,香雪》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圈画出文中对香雪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的语句,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细节背后所体现的香雪的隐性特质。如文中描写香雪 “拿着一个装满核桃的纸包,向火车跑去”“她把核桃塞到女学生手里,女学生没接,她就把纸包往女学生胳膊底下一塞,转身就跑”,这一系列动作细节,表面上展现了香雪与女学生交换物品时的急切,深入挖掘可发现,这背后是香雪对女学生手中铅笔盒的渴望,以及农村少女在与外界接触时的羞涩与真诚。再如 “她想起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这句心理描写,不仅体现了香雪获得铅笔盒后的喜悦,更暗含着她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以及希望通过铅笔盒获得同伴认可的微妙心理。

(二)创设情境体验,唤醒学生与人物的情感共鸣

情境体验能够让学生走进文本情境,拉近与小说人物的距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哦,香雪》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一方面,可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与小说背景相关的农村风景视频、火车行驶的音效,搭配舒缓的音乐,将学生带入 20 世纪 80 年代北方农村的环境中,让学生直观感受香雪生活的场景,理解火车的出现对台儿沟村民,尤其是对香雪等少女的特殊意义。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香雪、凤娇、女学生、火车上的旅客等角色,还原小说中的关键场景,如香雪与女学生交换物品、香雪独自走夜路回家等情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所扮演角色的语气、神态、动作应如何表现,以及这些表现背后所蕴含的人物心理。

(三)开展跨文本对比,拓展人物形象的解读视野

跨文本对比能够帮助学生跳出单一文本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视野解读人物形象,发现不同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共性与个性。在《哦,香雪》的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与《哦,香雪》主题、人物类型相近的小说,如路遥《人生》中的刘巧珍,引导学生进行跨文本对比分析。首先,让学生分别梳理香雪与刘巧珍的人物经历、性格特点、内心追求,以及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环境。随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比两人在面对城市文明与农村生活的矛盾时,所做出的选择与表现出的态度有何异同。香雪面对城市文明,以纯真、勇敢的态度主动追求,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而刘巧珍在城市文明与农村生活的冲突中,最终选择回归农村,坚守传统的生活与情感。通过对比,学生能够发现,同样是农村女性形象,由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的差异,人物的追求与命运存在显著不同,进而理解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四)鼓励自主创作,促进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表达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是让学生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转化为个性化表达的重要途径,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在《哦,香雪》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布置自主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香雪形象的理解,选择合适的创作形式进行表达。例如,可让学生以香雪的视角,写一篇日记,记录她在交换铅笔盒后走夜路回家时的心理活动,或写下她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可让学生为香雪设计一个十年后的生活场景,通过文字描写展现香雪的成长与变化;还可鼓励学生创作与香雪相关的诗歌、短剧本等。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需提供必要的指导,如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香雪的性格特点、行为逻辑进行创作,确保创作内容符合人物形象的基本特质,同时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想象,展现个性化的解读。

四、结语

高中语文小说人物形象教学是一项系统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探索多元的教学路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哦,香雪》为实例,从文本细节挖掘、情境还原体验、跨文本对比、学生自主创作、多元评价反馈五个维度构建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解读人物形象。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与学生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路径,让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思琪. 高中小说人物形象教学的策略探究 [J]. 语文教学通讯,2024(1):25-29.

[2] 陈浩然. 基于核心素养的《哦,香雪》教学实践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3):41-44.

[3] 杨若曦. 多元路径在高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中的应用 [J]. 语文月刊,2024(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