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龚晓华 陈小莉
湖北省广水市实验小学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逐步走入小学语文课堂,并且深受老师学生的喜爱。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成为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从多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创新提升语文素养。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为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着促进作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形式固化多局限于教材,而信息技术的多元交互性,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困境为阅读教学注入全新活力。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音视频资源整合在一起,构建出丰富真实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以更直观的视角去具理解晦涩难懂的阅读文本。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具有在线实时分析数据的功能,通过此功能教师可以精准把握学情,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对应的阅读任务实现因材施教。
二、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1. 信息技术助力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语道破了兴趣对于学习的关键作用。信息技术凭借其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逼真的阅读学习环境,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象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比如,在教授课文《繁星》时,四年级的学生虽对星空有一定理解,但要体会巴金笔下星空的美妙情感有一定难度。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星空视频,璀璨星河、流星划过的画面搭配轻柔的音乐,学生们会立刻被吸引沉浸其中。教师则顺势提问:“大家看了这星空有什么感受?”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分享。就这样借助信息技术,轻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了美好的阅读学习之旅。
对于《海上日出》这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教可通过动态视频呈现日出的全过程,光影变幻、色彩交融,让学生仿佛置身海边,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对美的向往。
2. 信息技术助力阅读思考
学生的阅读想象和思考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需要逐步培养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阅读教学里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启发,促进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对提高他们
的阅读水平大有益处。
学习课文《纸的发明》时,部分学生对古代造纸术的复杂流程理解困难。此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化解难题。在学生熟读描述造纸术步骤的语句后,借助动画演示造纸的全过程,从砍伐树木、浸泡原料,到蒸煮、打浆、抄纸、晾干等环节一一清晰呈现。当学生理解了造纸流程后为强化他们对文本语言的把握,可让学生对照动画进行解说,重点理解如“先……再……然后……最后……”这类体现顺序的词语,使学生不仅明白造纸的过程,还能学会有条理地表达。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起辅助作用,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反复斟酌信息技术呈现的内容,要达成的效果以及发挥的作用做到巧妙运用。
3. 信息技术助力升华情感
在阅读教学的情感升华环节,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达成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用心考量,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氛围。
比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由于这段历史距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他们很难深刻体会毛泽东主席在痛失爱子后那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此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播放抗美援朝的历史影像资料,展示战争的残酷和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当学生看到冰天雪地中战士们艰难作战的场景,看到毛岸英烈士牺牲的相关报道画面,他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和牺牲的壮烈。进而他们能深切理解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失去儿子的悲痛,以及他以国家大局为重,忍痛做出将儿子安葬在朝鲜的艰难抉择。这会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结束语
信息技术给小学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思路,它以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助力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然而教育工作在教学中也应明确信息技术只是辅助工具,教师仍需发挥主导作用。未来教师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策略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出更具阅读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诗瑶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天津教育 ,2025,(02):120-122.
[2] 索南道吉.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下旬 ),2024,(1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