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刘洋 杨惠敏
河北北方学院 075000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英语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也迫在眉睫。传统英语教学倾向于将听力、语法、阅读等教学模块分课时进行,语言知识的碎片化、浅表化,导致高中英语教学缺乏系统性,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单元语篇的认知不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普遍较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首次使用了“大观念”一词,强调“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在此大背景之下,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单元整体教学的融合统一是大势所趋。
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现有的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型大部分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因此本研究根据已有的教学模式,试提出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从微观上指导英语单元教学,以期完善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理论框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1 大观念
Wiggins 和 McTighe(2005)将大观念定义为居于学科中心、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核心概念、原理或方法。它能够整合碎片化知识,形成学科连贯性理解,为课程设计、教学与评价提供聚焦点,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跨情境迁移应用。王蔷(2021)构建了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课程整合路径,为高中英语教师将英语学科大观念应用到教学实践提供了范本。
1.2 单元整体教学
顾明远(2017)从学科课程的角度来定义单元,把教材中的同一性、内部关系或相对独立性作为基本的材料单位,通过连续教学或训练,防止班级之间的断层。新课标指出:单元整体教学是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之下,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整合设计,充分发挥和落实单元学习价值,以清晰的路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1.3 大观念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现存的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主要以 UbD“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和 Erickson“概念文本”模型为主导。Wiggins & McTighe(2005)其核心是以终为始,先确定预期结果(大观念),再设计评估证据,最后规划学习活动的逆向设计思维,其特点是强调“评估优先”;Erickson(2007)则是以概括性概念统整事实性知识,按照选择学科核心概念 $$ 提炼大观念 $$ 设计概括性陈述 $$ 匹配具体案例
设计教学方案。
无论哪种教学框架都是从宏观上指导单元教学,在具体学科的教学应用中缺乏系统可行的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指导模型。因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相关理论,整合其核心要素,聚焦高中英语教学,从微观上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以指导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期填补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空缺。
二、理论框架的建构
图 1:ADEPT 框架

如图所示,本研究整合 UbD 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创新性地提出的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框架,简称 ADEPT 教学框架。其具体步骤和涵义分别为:Anchor 锚定大观念:从课标、教材提炼单元核心大观念,链接真实世界与学科本质。Deconstruct 分解子观念:将大观念内涵拆解为可操作的子目标,支撑深度探究。Experience-PET 课时任务链,融合听说读写教学活动设计递进式任务链达成目标。任务链三环设计分别为 Perseption 感知:创设情境,激活背景知识;Exploration 探究:深入文本分析,理解内涵;Transfer 迁 移: 解 决 现 实 问 题, 应 用 所 学。Perpetual Evaluation持续性评价:嵌入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促进“教 - 学 -评”一体化。Tune Understanding 修订理解:师生通过反思迭代,调整深化对大观念的理解。
三、应用示例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五单元 The Value of Money 为例,应用ADEPT 模型进行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1 锚定大观念
依据 ADEPT 框架,首先研读教材,锚定单元大观念。该单元围绕马克·吐温的经典短篇小说《百万英镑》的剧本改编展开,一张本身无法即时流通的巨额钞票,却能产生巨大的“价值”,这价值源于社会文化的集体认同和心理反应。因此本教学设计将第五单元 TheValue of Money 单元大观念设定为:金钱的价值不仅由其经济属性决定,更受文化、道德和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根据单元大观念提炼出三大要素:文化、道德和个人价值观,本课例将单元大观念分解为三个子观念:子观念 1:“金钱的文化象征”引导学生对金钱有基本认知;子观念 2:“道德困境中的选择”探讨金钱如何作为道德的试金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子观念 3:“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进行结合。
3.3 课时任务链
本教学设计依据感知 - 探究 - 迁移的课时任务链共设计六个课时,融合丰富的听说读写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子观念目标,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最终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下面从教学阶段、教学目标、课时课型、教学活动和评价形式几个方面具体阐述本单元的任务链教学设计:
表1:感知- 探究- 迁移的任务链设计

3.4 持续性评价反馈
如上图所示,多维度、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机制贯穿课时任务链设计全程。其中,教师整合课堂互评数据、学生自评反思与教师阶段性教学反思日志,形成三维诊断报告,实时反馈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基于剧目创作评分、学生“金钱观成长日志”质性分析、单元测试成绩以及学生课堂表现记录,构建综合性评价,最终指向单元大观念理解的调整修订。
3.5 修订大观念理解
教师通过分析评价学生道德困境选择倾向,金钱观日志认知偏差等数据,对单元大观念的实施效度进行自评;学生通过反观思维导图和金钱观成长日志对单元学习效果进行自评,最终师生共同调整对于单元的整体理解,修正单元大观念。
四、结语
本文聚焦大观念视角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新性地提出 ADEPT 框架,以人教版第五单元 The Value of Money 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ADEPT 框架突破了传统分课时教学和 UbD 逆向设计等宏观模型的局限,从微观操作层面构建“锚定大观念 $$ 分解子观念 $$ 课时任务链设计→持续性评价反馈 $$ 修订大观念理解”的闭环系统。通过动态修订大观念、嵌入式评价反馈及递进式认知链条(感知 - 探究 -迁移),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知识碎片化、评价滞后与文化渗透浅表化问题,为英语学科落实新课标提供了结构化范式。
人教版第五单元 The Value of Money 的课例设计以“ 金钱的价值不仅由其经济属性决定,更受文化、道德和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作为单元大观念,以“金钱的文化象征、道德困境中的选择、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责任”作为子观念,设计听说读写不同课型与感知- 探究 - 迁移的任务链相互融合的教学活动,辅以多文本资源和现实问题情境的讨论,有效地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持续性评价反馈指向最终修订大观念理解,契合新课标强调“持续性改进,动态发展理念”的教学要求,促进了大观念的迭代深化与素养进阶。
本研究作为阶段性探索,受限于研究条件与实施周期,尚未开展大规模、长周期且严格控制变量的教学实践验证,未来可通过跨区域、多学段的教学实验,系统考察框架在不同教学变量组合下的实际效能,从而为其优化完善提供更坚实的实证支撑。
参考文献
[1] Erickson, H. L. (2007).Concept-Based Curriculum andInstruction. Corwin Press.
[2] WigginsG, McTig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expanded2nd) [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 CurriculumDevelopment,2005.
[3] 顾明远 . 对中小学发展核心素养 , 课程改革的三个建议 [J]. 基础教育论坛 ,2017,(15):1.
[4] 王蔷,周密,蔡铭珂 . 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44(01):1-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