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杨艳荣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胡集镇第一初级中学 43191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项目式学习(PBL)以其强调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整合的特点,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本文将从项目设计、实施策略及案例分析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项目设计,以主题为引领,构建跨学科知识框架

项目设计作为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犹如建筑中的蓝图绘制,对教学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关键在于紧密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精心挑选具有跨学科潜力的主题,并构建与之高度匹配的知识框架,以此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初中语文八年级《梦回繁华》为例,这篇文章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介绍《清明上河图》,生动展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其中美术的构图技巧、色彩运用以及历史的社会风貌、经济状况等学科知识相互交织,为跨学科项目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基于此,教师可巧妙设定“让文物活起来”这一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主题,引导学生参与“文物解说员”项目。在目标定位上,力求通过项目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准确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介绍《清明上河图》,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深刻理解画作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任务分解环节,将项目细化为两个具体任务。任务一为准备解说词,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理清画作介绍思路,深入体会文章语言特点,为后续解说奠定坚实基础。任务二为最佳解说员争霸赛,鼓励学生充分结合美术和历史知识,深入剖析画作,提升解说的深度和感染力。资源整合方面,积极整合语文、美术、历史三门学科资源,邀请相关学科教师提供专业指导,确保项目实施既具专业性又富有效性,助力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实施策略,情境驱动,促进深度学习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情境驱动宛如强劲的引擎,是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力量。通过精心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够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家乡文化寻根——探秘青龙山水与民俗”项目为例,该项目致力于引领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与资料搜集,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全面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情境创设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青龙山景区。学生们漫步于山水之间,亲身感受山水的灵动与壮美,仔细观察山水的独特特色,认真记录民俗活动的精彩瞬间,为项目学习积累了丰富且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让学习有了鲜活的素材。小组合作阶段,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科学分组,每组明确一个研究主题,如山水描写、民俗传说等。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高效推进项目任务。教师指导过程中,教师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指导他们如何巧妙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生动描述和精准表达,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成果展示时,各小组通过PPT、视频、手抄报等多样形式精彩呈现研究成果,并邀请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评价。这不仅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还促进了家校社的联动,让学习成果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传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案例分析,跨学科融合,提升综合素养

“经典文学新绎——《范进中举》的多维解读”项目,以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模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全面、深入解读经典文学的崭新大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范进中举》作为初中语文九年级的经典课文,以范进中举后的癫狂之态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但文本背后复杂的历史背景、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广泛的社会现象,仅依靠语文知识难以实现全面、透彻的解读。跨学科融合成为必然选择。

在实施过程中,历史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梳理封建科举制度从创立到鼎盛、衰落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对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范进的悲剧是特定历史制度的产物。心理分析阶段,结合心理学知识,学生们剖析范进中举前长期落第的自卑、焦虑,以及中举后瞬间爆发的狂喜、失控,探讨其疯狂行为背后的心理防御机制与情绪调节失衡问题,对人性有了更细腻的感知。社会反思时,组织热烈讨论,学生们思考封建科举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唯分数论、功利主义等不良倾向,积极探讨避免类似现象的方法,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创意表达环节,学生们通过戏剧表演,生动再现范进中举场景,深入体会人物情感;以漫画创作,用夸张手法讽刺封建科举制度。这不仅提升了审美创造能力,还激发了创新思维。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生们深入理解文本,拓宽知识视野,历史、心理等素养得以提升,语文课堂也因创新思维与艺术表现力的注入而充满活力。

结束语

项目式学习为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通过精心设计项目主题、构建跨学科知识框架、创设真实情境驱动深度学习以及跨学科融合提升综合素养等策略,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朝花 .PBL 项目式教学在水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J]. 环球慈善 , 2023(7):0163-0165.

[2] 孙伟金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路径 [C]//2024年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年终研讨会论文集.2024.

[3] 冯春萍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 [J]. 语文课内外 , 2022(23):0070-0072.

[4] 学科教学语文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研究 [D]. 2023.